简介:检查女曲棍球运动员的受伤形式并加大区分不同位置上的受伤率,首先假设守门员的受伤率最高,其次为前锋。方法:对中学,大学和国家队(共158人)统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特征(年龄、身高、体重、)与曲棍球运动有关的信息(训练水平、训练年限和所用场地地面),受伤史(受伤类型、受伤部位、受伤原因、受伤的严重程度)和背痛的信息。受伤率为每一训练年统计一次。结果:受伤率最高的部位为下肢(占57%),下面依次是头或脸部(占34%)、上肢(占14%)和躯干(占1%)。从受伤形式上看,最多为脚踝扭伤,依次为手部骨折和头或脸部受伤。从场上位置看,守门员的受伤率最高(每一训练年为58%);其次受伤率最高者为中锋(每一训练年为36%)。在本研究的所有样本中有50%的队员曾有背痛,其中最普通的部位为腰部。结论:在曲棍球比赛中,不同位置上的队员的受伤率是不同的。在每一个位置上的急性受伤的形式也不同。头和脸部受伤者很高也应引起注意。尽管这些伤大多是较轻的,但是一但发生重伤将很严酷的。既然这些受伤形式不同,那么应当对练习位置导致受伤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简介:摘要:对于一支曲棍球队伍而言,曲棍球棍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服务于曲棍球队的体育场地工的核心工作技能之一。文章将通过对日常工作内容的总结,从实际出发、结合前人工作经验,就木质曲棍球棍的维修与保养作一些阐述。
简介:针对曲棍球项目特点探讨形态选材指标。方法:以55名健将运动员、24名一级运动员和38名二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量,将测试结果剔除异常值后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第1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坐高/身高、前臂长/上肢长,第2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踝围/跟腱长、跟腱长/小腿长A,第3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指距-身高、上肢长/身高,第4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下肢长B/身高,第5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身高、髂宽/肩宽。结论:本研究最终确定前臂长/上肢长、踝围/跟腱长、上肢长/身高、下肢长B/身高、髂宽/肩宽五项指标为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形态选材指标。
简介:摘要:幼儿园阶段是接受系统性学习的过渡阶段,此阶段的教学除为幼儿打牢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规则意识,让幼儿懂得遵守秩序,在特定场合需要按规则办事。曲棍球一类的体育项目在幼儿园教学中越来越常见,其作用不仅是锻炼幼儿体魄、开发运动天赋,更有在游戏中突出幼儿对世界的看法,产生基本的规则意识。本文将立足体育曲棍球活动,对培育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问题作探讨,力求培养习惯良好、有能力接受小学教育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