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剂量、双剂量血小板对健康献血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应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在2.5版本操作软件的支持下采集血小板.单剂量组22例,设定采集量3.0×1011/L,双剂量组31例,设定采集量6.0×1011/L.分别观察献血者采前、采后及采集1个月后献血者的血小板计数值.结果单剂量组、双剂量组采集血小板量分别为(2.86±2.39)×1011/L、(5.75±4.46)×1011/L.单剂量组采集前血小板量[(211.64±21.27)×109/L]显著高于采集后[(135.73±20.94)×109/L](P<0.05);双剂量组采集前血小板量[(270.26±37.25)×109/L]亦显著高于采集后[(141.39±39.28)×109/L](P<0.05).单剂量组、双剂量组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较采集前分别下降35.0%±12.6%、47.9%±15.9%.采后1个月单剂量组献血者血小板回升为(215.86±24.56)×109/L,而双剂量组回升为[(260.32±38.71)×109/L],与采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剂量组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和血小板制品质量无不良影响.建议双剂量组应提高献血者采前血小板底限值(>250×109/L),以减少采后血小板<100×109/L的献血者的概率,提高1个月后血小板恢复水平.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以保证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和献血者的自身健康。方法分别检测观察组(连续固定采集血小板时间大于1年,每次间隔15~20d)与对照组(首次采集血小板或距上次采集时间超过1年)采血前后的血常规、TEG常规指标(R值、K值、α角、MA值)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采血前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PV、PDW均增大(P〈0.05),而PLT及TEG各参数(R值、K值、α角、MA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PDW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对照组采血后较采血前K值、MPV增大(P〈0.05),α角、MA值、PLT减小(P〈0.05)。结论频采献血者MPV、PDW均增大,但其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仍在正常范围,即频采不会损害献血者的健康及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可以保证血小板输注疗效,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出现献血后血肿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本献血中心2023年1月~2024年3月共计发生机采血小板献血后血肿事件266例次,统计血肿发生的具体原因。结果:本献血中心2023年1月~2024年3月参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29965例,发生血肿情况者共计266例,血肿发生率为0.89%;血肿发生原因统计结果如下:穿刺因素引起的局部血肿共计58例(21.08%),机采中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血肿共计188例(70.68%),献血者自身因素引起的局部血肿共计20例(7.52%)。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出现血肿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穿刺因素、护理不当因素和献血者自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