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负荷评分(CBS)这一新提出的血管影像评分系统在使用血管成像(MRA)环境下对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血栓负荷评分在MRA中分配了10分给主要的前循环动脉。当M1段近端、M1段远端或颈内动脉鞍上段发生血栓而使血管的对比浊化影不能显现时,每处异常减掉2分;当这种异常现象出现在M2分枝、A1段或颈内动脉鞍下段时,每处减掉1分。共纳入95例具有神经功能缺失(发病时NIHSS≥5)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对他们进行发病24h内的MRA影像进行血栓负荷评分评估,并检验这一评分与预后(发病90d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及出血性转化的关系。结果按血栓负荷评分分值,将人选患者分为CBS≤5(9例)、CBS6-7(14例)、CBS8-9(28例)、CBS=10(44例)4组进行比较显示,各组间良好预后(90d后MRS≤2)的比例(P〈0.001)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出现率(P=0.002)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使用MRA作为影像手段时,血栓负荷评分对于前循环梗死的功能结局及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有一定预测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核磁血管成像 预后 血栓
  • 简介:目的评价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丘底(STN)的显示价值。方法收集帕金森氏病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W/FSE(T2-weightedfastspin-echo,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FSTIR(T2加权快速短时反转恢复)及SWI序列,分别测量不同序列STN与周围组织(脑白质)的对比度和对比噪声比,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序列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WI提高了STN与脑白质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提高了对STN的显示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STN的可视化,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脑深部刺激术(DPS)前定位评价、术中位置准确性的判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丘脑底核 帕金森氏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3.0T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豆状的相位值,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豆状的脑铁沉积与侧别、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⑴收集年龄20~85岁的126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组及女性组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经后处理在校正相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苍白球的相位值,分析相位值与侧别、性别的相关性。⑵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六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校正相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苍白球的相位值,分析正相位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⑴男性组和女性组左/右侧壳、苍白球的相位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健康成年人壳、苍白球的相位值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⑶壳、苍白球的相位值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r值=﹣0.072、﹣0.049,P值均>0.05)。结论健康成年人豆状的脑铁含量与侧别、性别及年龄均无相关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铁沉积 性别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像(MRI)与CT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两种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为临床选择更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肿瘤诊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成像与CT扫描检查。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两种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肿瘤检出率、定位准确性以及分期评估能力,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成像在肿瘤检出率上达到90%(72/80),略高于CT扫描的85%(68/80)。在肿瘤定位准确性方面,成像的准确率为95%(76/80),而CT扫描为90%(72/80)。对于肿瘤分期评估,成像显示出更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软组织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的分期上,其准确率达到92.5%(74/80),相比CT扫描的82.5%(66/80)有显著优势。结论:成像与CT扫描在肿瘤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成像在肿瘤检出率、定位准确性以及分期评估能力上略胜一筹,尤其适用于软组织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

  • 标签: 核磁成像,CT扫描,肿瘤诊断,检出率,定位准确性,分期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采用双功能彩超(TCCS)或采用血管灌注成像(PWI)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5月40例ICVD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入组患者均分别接受TCCS与PWI检查,比较ICVD阳性检出率以及病灶检出率。结果:TCCS的ICVD阳性检出率为52.50%,PWI为80.00%,TCCS+PWI为97.50%,TCCS+PWI的ICVD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CCS或PWI,P<0.05;PWI的ICVD阳性检出率高于TCCS,P<0.05;TCCS检出阳性病灶检出率为53.95%,PWI为89.47%,TCCS+PWI为98.68%,TCCS+PWI的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TCCS、PWI,P<0.05;PWI的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TCCS,P<0.05。结论:对于ICVD患者采用TCCS+PWI进行诊断可提升疾病检出率和病灶检出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双功能彩超 核磁血管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胰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结石患者均CT与胰胆管成像诊断后,其中,70例患者行CT检查后,检出38例,检出率为54.28%;行胰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2%,对比检查结果可知,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外胆结石 核磁胰胆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MRI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81岁,平均47岁。其中脑海绵状血管瘤(伴3例脑静脉发育异常、1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29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伴3例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伴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所有病例经手术、DSA和/或MRI(MRA、SWI等)检查确诊,将SWI图像与常规MR序列比较。结果29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MR序列常规扫描发现病灶82个,其中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征象(“铁环征”)为30个。敏感序列发现144个,其中均匀性低信号病灶117个,低信号中含有混杂信号病灶27个;9例脑静脉发育异常中,6例SWI较常规序列发现更多病灶,均可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而常规序列显示欠佳;毛细血管扩张症SWI表现以低信号为主,中心点状稍高信号。4例脑动静脉畸形SWI能发现更多的引流静脉,且更易与动脉区分。结论SWI较常规MRI序列可以检出更多的微小病灶,在脑血管畸形病变的定量诊断方面具有很大优势。SWI应作为诊断脑血管畸形的常规序列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他序列对脑血管畸形能提供更全面、精确的信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成像 脑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成像在诊断非缺血性颅脑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8年7月各类颅脑非缺血性病变56例,行弥散成像及增强扫描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以探讨两者在诊断非缺血性颅脑病变中的意义。结果多发性硬化是脱髓鞘病变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而言,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块由于水肿、脱髓鞘而使AD值增高,慢性期,由于神经元丢失、胶质化导致细胞外间隙增宽,也使ADC值增高,但部分急性期斑块因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而使ADC值降低,但受敏感效应的影响,无论急性期、慢性期,本组4例多发性硬化均在DWI上呈稍高信号表现。结论目前已列为诊断脑梗死的常规检查序列,DWI在颅脑肿瘤、感染性病变、外伤、脱髓鞘性病变等其他疾病方面也逐步显示其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胰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结石患者均CT与胰胆管成像诊断后,其中,70例患者行CT检查后,检出38例,检出率为54.28%;行胰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2%,对比检查结果可知,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外胆结石 核磁胰胆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断肝外胆结石症状期间予以CT、MRCP诊断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间,我院共计纳入100例患者参与临床分析,分别予以患者CT、MRCP检测,以病理学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临床诊断结果。结果:MRCP诊断检出率为(98.00%)与CT检测检出率(84.00%)相比较,MRCP诊断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临床检测患者肝外胆结石病症期间,予以胰胆管成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以此作为症状诊断依据,拟定相关治疗方案,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肝外胆结石 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断肝外胆结石症状期间予以CT、MRCP诊断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间,我院共计纳入100例患者参与临床分析,分别予以患者CT、MRCP检测,以病理学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临床诊断结果。结果:MRCP诊断检出率为(98.00%)与CT检测检出率(84.00%)相比较,MRCP诊断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临床检测患者肝外胆结石病症期间,予以胰胆管成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以此作为症状诊断依据,拟定相关治疗方案,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肝外胆结石 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 简介:图作为一种无创性记录大脑生物磁场的新技术,能相对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并且可将采集到的脑信号分析结果重叠到MRI图像上,从而将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融合在一起,这一技术又称为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MSI不仅能够准确地提供癫痫灶及所需要功能区的定位信息,而且可使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与癫痫灶、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以便在术前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本文对脑图、MSI及其在脑肿瘤方面的应用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脑磁图 磁源成像 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瘤手术前后应用核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脑胶质瘤患者25例进行研究,术前术后皆予以常规MRI与DTI检查,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8例Ⅰ-Ⅱ级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P<0.05),但7例Ⅲ-Ⅳ级患者术后症状无显著改善(P>0.05);肿瘤病灶区、灶周水肿区平均弥散系数(MD值)相较于正常白质区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个区FA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DTI可明确脑胶质瘤和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其MD值与FA值可区分不同区,为术前手术方案确定与术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 标签: 核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胶质瘤 术前术后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腹部CT及胆胰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共选择100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2022年。本院对纳入患者均开展腹部CT、胆胰管成像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腹部CT、胆胰管成像的诊断效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纳入患者中确诊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6例,胆胰管成像疾病检出率93.00%较腹部CT高(X2=7.2361;P

  • 标签: 腹部CT 核磁胆胰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效果 直径≤8 mm结石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烟雾病诊断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小儿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核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80例患儿均行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MRI表现:梗塞 67例,脑出血 13例。伴有脑萎缩 31例,脑室扩大 14例。病变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影。显示基底节区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影 7例。 MRA显示双侧烟雾病 57例,单侧 23例;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狭窄或闭塞 2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46例,单侧 3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现在或闭塞 20例,单侧 15例,右侧为 8例,左侧 7例;基底节区烟雾病血管影 31例。结论 MRI结合 MRA不仅可以显示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继发于血管病变的脑梗死、脑软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萎缩等,是一个较好的诊断小儿烟雾病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小儿烟雾病 核磁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