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且对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将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1月我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 102例患儿的相关检验报告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研究所有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状况,并且对患儿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对检验报告的分析总结而得出,检验结果准确的检测报告 92例,检验结果错误的报告 10例;对导致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检验人员因素 2例,标本因素 4例,操作因素 2例,其他因素 2例;对于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大肠埃希菌标本 56例,耐药青霉素 0,耐药头孢噻吩 18例,耐药氨苄西林 3例,耐药红霉素 0, 4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青霉素 44例,耐药青霉素 42例,耐药头孢噻吩 39例,耐药氨苄西林 28例,耐药红霉素 29例。结论 当前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质量会受到检验人员、检验标本、检验操作等相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应针对这些因素强化相关检验工作,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此外我市妇幼保健院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对头孢噻吩具有耐药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性,临床干预时应予以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55份不合格,在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中,60份为标本因素,占38.71%,46份为人员因素,占29.68%,30份为操作不规范,占19.35%,19份为其他因素,占12.26%;同时,1030份检验标本中,共分离出1095株病原菌,其中55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50.96%,43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39.82%,101株为真菌,占9.2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红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并且将病原菌的耐药性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使耐药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医院的检验技术以及诊断正确率,本文主要针对医学检验科不合格标准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选取了 我 院检验科 2016 年 6 月份到 2018 年 6 月份存在的 680 份不合格标本进行探讨。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以探讨不合格原因为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标本信息进行分类探讨,并且比较不同标本之间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痰液不合格,尿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这三种不合格标本的类型是在医院检验科中常见的不合格标本类型。一般情况下导致这些标本不合格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患者存在溶血现象或者医务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时收集的标本量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收集到的标本出现凝固现象,标本数据填写不规范以及标本受到污染等原因也会导致这种标本出现不合格现象。结论 通过对收集到的不合格标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十分复杂,为了减少该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 , 保证检验人员在进行标本提取以及标本保存过程中均按照医院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以及思想观念的培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标本的合格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检验科抽血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我院 1000例门诊检验科抽血室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2.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50%), 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观察组( 82.80%<95.5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检验科抽血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降低了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高,且感染发生概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医院的检验技术以及诊断正确率,本文主要针对医学检验科不合格标准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选取了我院检验科2016年6月份到2018年6月份存在的680份不合格标本进行探讨。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以探讨不合格原因为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标本信息进行分类探讨,并且比较不同标本之间数据的差异性。结果痰液不合格,尿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这三种不合格标本的类型是在医院检验科中常见的不合格标本类型。一般情况下导致这些标本不合格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患者存在溶血现象或者医务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时收集的标本量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收集到的标本出现凝固现象,标本数据填写不规范以及标本受到污染等原因也会导致这种标本出现不合格现象。结论通过对收集到的不合格标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十分复杂,为了减少该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保证检验人员在进行标本提取以及标本保存过程中均按照医院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以及思想观念的培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标本的合格率。
简介:摘要2007年我国医院协会提出了检测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主要是为了患者的安全目标而展开。危急值制度不仅仅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重要部分,在临床实验室之中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在实验室之中建立起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保障检验人员可对危急值进行及时的识别,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这对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验室之中需要按照实验室的状况建立起危急值,以了解异常的检验结果在临床中的处理方式。本次研究主要对2017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检验科在日常工作中记录下的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进而了解本院检验科之中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状况、应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