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平章段功有女名僧奴(有称羌奴),母高夫人生,生时母梦一高僧,授一玉篆仙鹤,高氏接之,化五毫笔。次年高氏又得一子,取宝为名,并称女为宝姐。三岁入荡山寺(今感通寺)谒大云,命名僧奴。玉篆仙鹤,空来空悟,慧根永固,为我僧奴。
简介:<正>本文拟重新解释敦煌西魏文书残卷反映出的“均田规格”。敦煌发现的西魏文书(残缺),一部分显然是以户籍作为计算基础的“计帐”,可以称之为“户籍计帐”。它们不仅可以使我们具体地了解西魏推行的“计帐之法”,而且提供了当时户籍编制的实物品样:每户的土地都登记在户籍上并按均田令规定的“均田规格”分别
简介:《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徐在国吴福熙先生的《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1版,以下简称《校注》)是敦煌文献丛书之一。全书由录文、校注和论述三部分构成。我们通过核对敦煌原卷(详台湾黄永武博士主编的《敦煌宝藏》,共140册...
简介:<正>一引论原本《玉篇》的反切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江南语音的重要资料。目前国内还没见到对原本《玉篇》的反切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周祖谟先生曾据日本《篆隶万象名义》一书归纳出原本《玉篇》音系,这是对《玉篇》研究的一大贡献。不过由于《名义》一书材料的种种缺憾,也有人对周先生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孰是孰非,参考原本《玉篇》的反切,当更容易作出正确判断。
简介:
简介:本文对王仲荦先生的校释作了部分订补.
简介:郭煌本《修文殿御览残卷》考释黄维忠,郑炳林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藏经洞所封藏的古籍中,有数十卷类书残卷。1899年,藏洞被发现后,这些类书残卷随其它古籍相继被斯坦因、伯希和劫去,分别收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馆。伯希和编号为二五二六的《修文殿...
简介:<正>三鲜卑拓跋族政权在其发展的初期曾用武力大量地掠夺人口并强制被其征占地区的许多人口迁移至拓跋族根据地。一部分被强制迁来的人被拓跋族国家通过“计口授田”的办法安置下来。这部分人被称作“新民”。找不到说明“计口授田”具体內容的材料,但当时拓跋族刚刚进入阶级社会,部落制度和习俗的影响还存在,所谓的“编民”同时还是“部民”,土地买卖现象尚未出现,联系北魏后来颁布均田令时还在“理论上”(形式上)规定了“露
简介: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名城大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白族的先民繁衍生息。到秦汉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开始与中原地区有了交流,成了当时“丝绸之路”的中点站。并正式纳入了中原中央王朝的管辖。
简介:1991年春,波恩大学宗教研究所克林凯特教授得到了敦煌研究院所藏一份叙利亚文残卷的复制件,他将之转交我们并嘱托进行研究。这是使徒保罗给加拉太教会所写书信的一页残片,正、背面都有文字,惜不详其原大及出土情况,只知其大概尺寸为25×15平方厘米。至于残卷所用的材质和墨的颜色,则一无所知,也不详其具体的时代。在该残卷的每一面上,都可认出六行字。不过由于有一个边沿处被斜着撕掉了一条,
简介:<正>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三四五四的敦煌写本《六韬》残卷,因其为敦煌遗书中仅见的一种较完整的兵书而引人瞩目。特别是历来辨伪学者指《六韬》以伪,此写本的发现与研究当更显出它的价值。该卷本首尾残缺,恰存二百行;卷端上截断裂,故阙九半行;行字不齐,约五千余字。残卷无印章题记,书法颇不佳,前后观之,出一人手;惟第六十五至七十计六行,书势纵逸,雄健中略显肥厚,颇类唐人笔意,当为另一人所书。残卷与宋元丰后《六韬》传本迥异,故一九三七年,王重民先生题为《原本<六韬>》,实则仅《六韬》
简介:在一份写有回鹘文佛教徒忏悔词。的卷轴书的背面,有一篇用草体回鹘文书写的文献,迄今尚未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其编号TⅡY47(Mainz734)可知,这一不完整的卷轴出自交河故城(Yarehoto)。这里拟刊布的残卷,正文书写在保存较好的卷轴下半部的背面。在文字前(只在背面)划有粗黑线条,正文就写在线条之间。
简介:文章就敦煌残卷《南华真经》、《庄子》及宋以后之流传本作比较研究。首先介绍敦煌卷子的残存情况,在此基础上就敦煌残卷的避讳实际,推断《庄子》称经当在唐初,借以驳正通常认为是玄宗时期的说法。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将敦煌残卷与宋本对勘,举例说明残卷优于宋本,今通行本《庄子》文字上的扞格不通、费解处,多起源于宋本之误。以此证明敦煌残卷《南华真经》有较高之较勘价值。本文部分内容曾在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引起注意。
简介:腹拟此题之时,心中曾掠过一丝惴惴不安。毕竟要斠补之书,乃系一代国学大师余嘉锡所撰述,复又由其婿——著名学者周祖谟伉俪整理,可谓名人之名著,岂容我辈后学置喙?但学术事业毕竟要向前发展,再三斠酌案头资料,觉得还是有写出来之必要,就不避班门弄斧之嫌了。先看《笺疏》凡例中有关版本的几点说明:本书所印《世说新语》采用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以影宋本(即日本尊经阁丛刊中所印宋高宗绍兴八年董棻刻本)、袁本(即明嘉靖间吴郡袁尚之趣堂重雕本)、沈宝砚本(即沈宝砚校传是楼所藏宋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对校,摘其重要者记于每条之后。
简介:<正>陈邦怀先生《敦煌写本丛残跋语》(1984年《史学集刊》第3期)丛残凡五种,其第三种为《论语》某氏注残页,仅存六行。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及“本斋珍赏”两印。保之先生称其字大如拇顶,草书极精。经、注连写,经文大字,注文稍小,与通常所见唐写本经籍其注文作双行者,迥不相同。每章之末空一字,以与下章区别之,与汉石经同。注文非郑
简介:<正>《刘子》亦称《新论》或《刘子新论》,在敦煌遗书中亦有称《流子》者。全书五十五篇,诸本卷数不一;作者属谁,世有争论。据历代著录,《刘子》作者有梁刘勰、北齐刘书、汉刘歆、梁刘孝标、唐袁孝政、东晋时人、贞观后人等七种说法;但真正见之于版本题署者,仅有梁东莞刘勰(敦煌遗书中作“刘协”)和北齐阜城刘书二种,究竟属谁?迄今未有定论。
简介:<正>增字本《切韵》残卷第三种,是周祖谟先生所审定的名称。它就是被伯希和劫走,编为2017号的那一纸敦煌音的资料。在《瀛涯敦煌韵辑》和《唐五代音韵集存》里都有这纸资料的影抄件。《集存》本有原纸的照片,只是由于照片极其模糊,难以辨认,所以才又附上影抄。这纸资料的特点是:紧接残存的陆法言序文之后,以“平韵五十四”、“上韵五十
简介:本文首次刊布敦煌莫高窟北区B125窟出土的一件回鹘文残卷,对回鹘文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并对残卷的翻译年代、版本和翻译方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简介:敦煌残卷不是《氏族志》,不是《姓氏录》,不是否定孙子故里“惠民说”的铁证,它是当时关于“氏族郡望”的常识性、普及性抄件,它以原始史料的形式,证明了孙子故里“惠民说”的合理性、科学性,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孙子故里考证“争其源系,考其郡望”的重要依据,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弄清孙子故里郡望的关键所在。敦煌残卷的编撰年代应为天宝年间,更具体一点说应为天宝十年前后。
《叶榆稗史》残卷选萃
敦煌西魏文书残卷的再研究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
原本《玉篇》残卷声类考
《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论略
《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匡补(一)
《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匡补(二)
郭煌本《修文殿御览残卷》考释
敦煌西魏文书残卷的再研究(续)
《叶榆稗史》残卷及《淮城夜话》述略
敦煌出土叙利亚文基督教文献残卷
敦煌唐写本《六韬》残卷校释
一份回鹘文罗摩故事残卷
敦煌残卷《南华真经》、《庄子》及世传本之比较研究
用唐写本残卷斠补《世说新语笺疏》
陈邦怀跋唐敦煌写本《论语》某氏注残卷
一种未被著录的《刘子》敦煌残卷附校记
也谈《增字本〈切韵〉残卷第三种》
莫高窟北区B125窟出土回鹘文《增壹阿含经》残卷研究
敦煌残卷(北图位字79号)的性质及在孙子故里考证中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