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四千年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民族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呈现极大差距,这不仅成为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的内容,而且也为民族民俗博物的建立提供条件和依据。

  • 标签: 社会科学工作者 社会主义国家 田野作业 刀杆节 民俗事象 社会改革
  • 简介:随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日益边缘化,民俗博物作为社会小传统的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增生了不同于传统主流博物的两大功能——物质文化景观功能和体验文化功能,因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鉴于民俗博物还承担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重任,无围墙式的民俗生态博物将是重要的发展形式之一;同时在民俗博物的建设和发展中,还要注意坚持民间主体性,在运行模式上可以更为民间化、私人化。

  • 标签: 小传统 物质文化景观 体验文化 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
  • 简介:民俗博物就是搜集、保管、研究和展览民俗物品的文化事业机构.随着我国博物事业的发展,民俗博物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专业委员会,作为这些机构的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中心.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博物馆事业 文化事业 搜集 展览 信息交流
  • 简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全县由不连片的三块地域组成,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约200多公里,是我国独有民族裕固族唯一的集居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裕固族神奇的历史渊源,这里自古就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 标签: 裕固族 经济文化交流 地理位置 民族 自治 历史渊源
  • 简介:本文以烟台市民俗博物为例,试论民俗博物在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讨民俗文化繁荣背景下民俗博物的发展创新之路。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传承 民俗文化 作用
  • 简介:摘要博物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希望能够在博物中亲身体验到展品,改变传统的仅观看式的展览方式。云南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旅游业的逐渐发展、文化传承的需求是博物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的背景;在具体措施上如体验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体验少数民族服饰、品尝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出售纪念品和开设少数民族特色客栈的具体体验形式可以让观众直接体验到少数民族民俗博物与云南少数民族民俗直接体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改变博物单一的展览模式。

  • 标签: 博物馆 云南少数民族 民俗 直接体验
  • 简介:洛阳民俗博物从2000年底开始征集历代匾额,至今为止已征集匾额623块,数量、质量及种类在国内堪称匾额之最。在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中,匾额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遗存。据史书记载,最早在秦汉时已开始应用。

  • 标签: 洛阳市 民俗博物馆 馆藏匾额 河洛文化 历史文化遗存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民族民俗博物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首先,从收集和保存、教育和传播、文化交流、研究和发展、民族认同和尊严这五个方面分析了民族民俗博物的主要作用。随后,结合云南福贡县怒族博物的实际情况,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博物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发展数字化技术等措施,提高民族民俗博物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能力。

  • 标签: 民族民俗博物馆 文化传承 保护作用
  • 简介:民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基础、源头、先决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数字民俗博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措。在分析数字民俗博物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在建设方面存在的三类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是推进数字民俗博物建设的有效手段。最后从技术接受理论出发,分析得出三种数字民俗博物的推广策略,以期为数字民俗博物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数字化 技术接受模型
  • 简介:一九八二年春有机会到几个省、市去学习,参观了几个兄弟博物的陈列和展览,参加了几次座谈会,访问了几位在民俗学研究上很有成就的同志,收获不小,受益非浅。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地志博物民俗学的关系。学习研究民俗学,蔸集民俗资料,征集民俗文物,举办民俗陈列或展览,还没有受到多数博物应有的重视。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管见,希望能引起博物工作者特别是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博物馆学 柳田国男 历史问题 中国民俗学会 一九
  • 简介:民族博物作为民族学与人类学伴生的产物,成为异文化物品收集和展示的场所。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思潮下,人类学内部开始对该学科具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进行反思和批评。在此影响下,民族博物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即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民族博物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及使命。

  • 标签: 民族学博物馆 后殖民语境 多元文化
  • 简介:摘要随着城镇一体化这一历史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乡村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机。在巨大的经济动力的推动下,乡村区域的建筑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对于乡村内生活的人们而言,建筑的变化往往抹杀了原有居住条件带来的归属感,因此,民俗博物才成为了最不可替代的存在之一。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当下我国乡村民俗博物的发展现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自己一些相应的观点,以期为同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借鉴。

  • 标签: 乡村民俗 博物馆 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基层民俗博物与观众的一些现状,并结合心理学阐述了自己的一己之见,诣在使基层民俗博物在陈列设计之前、之中、之后都注意观众研究,使陈列展览和观众参观都达到最佳的效果。

  • 标签: 民俗博物馆观众关系
  • 简介:民俗文化遗产,体现出某一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极富独特精神价值。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不计其数的民俗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对它的保护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广大民众既是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也是它们的享有者,唤起民众的广泛参与成为实施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对于博物的建设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民俗文化遗产只有植根在民众土壤里才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保护的最高境界。

  • 标签: 民俗文化遗产 民俗博物馆 公众参与 整体性保护
  • 简介:独具特色的民族博物民族博物民族博物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文物室。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博物座落在优雅校园的中心地区,馆舍是一组以悬山式为屋顶,以磨砖对缝的青砖为墙体外表,具有浓厚民族形式的建筑群。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

  • 标签: 博物馆学 少数民族服饰 民族博物馆 民族文物 各民族 各族人民
  • 简介:兴起于19世纪的博物是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紧密相联的。对于今天的博物而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思考它们在民族—国家认同面临挑战的世界中的作用,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新的认同。作者对19世纪博物的认同作用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并分析社会理论家的一些观点和客观的现实,思考它们对博物的意义。作者还实地调查了英国卡特莱特霍尔的跨文化艺术的运作方式,并指出博物除了能够表达民族的、同质的和固有的身份之外,还适于表达其他类型的身份。

  • 标签: 博物馆 跨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
  • 简介:昆明警察博物创建于2001年7月12日,2002年4月1日正式开馆。陈列面积2219.73平方米,展厅面积1011.45平方米,展出藏品2379余件。设置:序厅、昆明警察历史厅、交通管理厅、消防管理厅、侦查破案厅、治安管理厅、后勤装备厅、禁毒、英烈厅。现藏的四千余件展品,均为史料征集实物中精选出来的精品,记载了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和职能演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