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有望将其应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种。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传友共同领导,相关成果发表于2月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 标签: 水稻产量 新基因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育生物学 研究人员
  • 简介: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以影响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基因,有望将其应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种。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 标签: 水稻产量 基因 南京农业大学 农业科学院 美国科学院 研究人员
  • 简介:摘要:水稻直播种植方式的技术优势在于能够优化水稻种植环节,节约前期成本投入,并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从某一层面来讲,可以起到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作用。但该类种植技术对于土壤质量的要求较高,一些土壤肥沃的区域可以优先采取水稻直播技术进行水稻培育,且直播种植方式下的水稻生育特性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意在针对直播水稻生育特性展开研究,并探究直播水稻产量形成机理。

  • 标签: 直播水稻 生育特性 产量形成
  • 简介:摘要:二氢卟吩铁是一种调节作物生长的新型植物诱抗剂,本试验在水稻生长期间喷施二氢卟吩铁,观察其对水稻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大田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二氢卟吩铁能够增加穗长和株高,促进植株茁壮,促进水稻苗期分蘖,提高最终成穗数,从而增加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二氢卟吩铁 水稻 植株形态 产量
  • 简介:利用田间原位开顶式气室(Open-topchamber,OTC)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稻灌浆期臭氧(O3)暴露对其产量形成的影响,从而确定灌浆期臭氧胁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实验设计4种臭氧水平,即过滤空气(CF,O3浓度10nL·L^-1);自然大气(NF,O3浓度40nL·L^-1);臭氧动态1(O1,O3梯度为50、100、150nL·L^-1,平均浓度70nL·L^-1);臭氧动态2(O2,O3梯度为75、150、300nL·L^-1,平均浓度170nL·L^-1).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浓度的升高,水稻的株高、穗长、分支、穗粒数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均有下降的趋势,但4种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浓度下,水稻灌浆期短期高浓度O3暴露对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但与全生育期相比,水稻产量对灌浆期的高臭氧浓度更为敏感.

  • 标签: 水稻 臭氧 灌浆期
  • 简介:摘要通过生态旱育秧的栽插密度试验表明江优919在碧江区水肥条件较好的条件下,以密度1.4万窝/667㎡的产量最高,过密或过低都对产量有大的影响;生态旱育秧栽插密度对水稻的分蘖及成穗率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水稻 生态旱育秧 密度 产量
  • 简介:摘要研究不同插秧株数对水稻适口性的影响,确定有利于提高水稻适口性的适宜插秧株数,特进行本试验。试验表明,插秧株数为4株时,水稻产量最高,垦稻26为666.7kg/亩,绥粳18为686.7kg/亩。

  • 标签: 水稻 插秧株数 适口性
  • 简介:为探讨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污泥能否在农业上应用,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经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为材料,研究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该厂排放的污泥,有机质和速效氮、磷含量高,施入土壤后能迅速被水稻吸收利用.适量施用污泥,水稻返青加快、分蘖增多,体内叶绿素含量增高,同时水稻产量也得到提高.污泥施用过量,会导致水稻返青率降低,后期分蘖无法控制,导致生育延迟,空秕粒率大幅度增高,产量显著下降.

  • 标签: 农艺学 污泥 水稻 分蘖形成 产量构成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水稻种植在农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地位,它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水稻种植生产对于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专家也在持续对水稻种植进行研究。旱种水稻技术是一类新型的种植技术,它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水稻种植范围的整体扩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旱种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旱种水稻 产量 种植
  • 简介:摘要:通过施用不同用量的“粤田”土壤调理剂,探索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增施土壤调理剂1500、2250、3000kg//hm2,土壤pH分别提升0.26、0.44和0.71个单位,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4.03%、7.17%、8.5%。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养分都有一定程度提升,施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提高水稻的株高、有效穗、穗长、千粒重、穗重、结实率。

  • 标签: “粤田”土壤调理剂 土壤pH 水稻 产量 土壤养分
  • 简介:摘要:作为基础粮食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水稻的高质量种植不仅关乎到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还会影响到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所以,需要重视对水稻在栽培技术的强化使用,深入分析水稻高产受到水稻栽培技术的影响,进而实现对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从我国水稻栽培的现状来看,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水稻产量不高,无法满足我国对水稻产量的需求。对此,应该及时解决水稻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水稻栽培的总产量

  • 标签: 水稻产量 栽培技术 影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传统连续灌溉、间歇灌溉和控制性灌溉三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灌溉和控制性灌溉相比传统连续灌溉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保持或略微提高产量。间歇灌溉和控制性灌溉还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提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本研究为水稻节水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水稻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稻 灌溉方式 生长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摘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是近年来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对水稻生产中的化肥减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新型肥料产品、做好肥料的科学运筹是实现化肥减量的技术路径之一。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追肥以施用氮肥为主,若氮肥供应不足,则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环境污染。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是一款兼具速效性和长效性的缓释液体氮肥,能有效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率。在此背景下,为验证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作穗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标签: 液态氮肥 水稻 生长 产量 影响
  • 简介:摘要:在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中,水稻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开展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水稻综合产量。在水稻种植环节中,肥料运用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对于无机有机肥配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经过种植实践证明,也起到了良好的种植效果。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管理人员,要提升水稻无机有机肥配施的创新,并且积极进行积水推广,营造出科学的水稻种植氛围,为我国水稻产量提升贡献力量。本文立足水稻种植实践,结合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无机有机肥配施的策略,旨在助力现代水稻种植产业发展。

  • 标签: 水稻 施肥 农业技术 有机肥 无机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密度对水稻抗倒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系统性的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了不同密度下水稻植株的机械强度、根系抗御力、茎秆物理力学参数等抗倒性状指标的差异。同时,深入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包括结实性指标、千粒重和籽粒容重等方面的变化。在探究密度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种植密度合理化策略,包括充分发挥抗倒优势、优化产量性状和配合高效栽培措施。通过这一研究,旨在为优化水稻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水稻 种植密度 抗倒特性 产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水稻生产中减量施氮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氮肥减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适度减量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养分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对水稻品质也有积极影响。然而,过度减量施氮肥可能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因此,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阶段合理施氮,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 标签: 水稻生产 氮肥减量 产量 品质 养分利用
  • 简介:摘要:稻田养鱼模式通过生态循环利用,有效提升了水稻产量和品质。该模式通过鱼类与水稻的共生关系,改善了土壤结构,提供了天然有机肥料,并减少了害虫和农药的使用。优化管理策略,如合理放养密度和水质控制,对提升该模式的效益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效率。实践案例分析显示,结合社区参与和教育,稻田养鱼模式在不同地区具有广泛的推广潜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该模式有望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稻田养鱼 水稻产量 稻米品质 生态农业 互利共生
  • 简介:摘要:水稻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管理技术的优化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鞥方面。研究表明,适宜的生长调控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光照和营养资源,而科学的灌溉和肥料管理不仅提高了产量,同时也优化了稻米的质量。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减少了产量损失,并维护了稻米的食用安全。

  • 标签: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产量和质量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