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一些评论认为中国具有“前卫”性的油画作品已经在与西方“后现代”的“接轨”中走向了世界,并获得了“地球村”一员的“身份”时,另一些观点却对时下轰轰烈烈的“新表现主义”潮流抱着冷静的反思态度,认为中国油画热闹的表面下隐藏着危机,预见在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中国油画将面临着怎样发展的问题。于是,中国油画的现状及走向成为了世纪末的热门话题,“全面接轨”与“民族化”这两个反复使用过的词被再次提了出来。“全面接轨”看来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欺,但“民族化”也是让人困惑的理想。因为多年来不少艺术家的努力并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民族化”论者起码认识到中国油画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转折时期,只有从民族传统中吸取营养,使中国油画真正具备“中国”的特征,从而面形成自己的面貌。从方向上看这是中国油画发展的趋势,但怎样“实现”民族化,中国油画的“民族形态”应是怎样的,却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极大的误区,如果不从根本上明确,即容易使中国油画走进“狭隘民族性”的死胡同。中国油画应怎样建立自己的体系,“民族性”的实质是什么,应是当下在认识上要解决的问题,这问题不解决,中国油画仍将在这种混沌中徘徊。...
简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 : 【 1 】我国油画创作在上世纪 80 年代借用民俗现象传播是一种极为流行的趋势,这种创作方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以桂林山水为主题的油画创作就是对其的展现。桂林主题油画风景创作不仅体现了艺术观当中的 “写意性”, 更将桂林地域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各方面内容展现在画中,作者自由发挥、自行创造,将自己主观情感寄托在画中。作品表面看似表现的是风土人情,细细品味一番过后,经过换位思考、用心感悟,自己真正走进画中,才能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这也是 “写意性”的双重功能性,且其工具只需笔与墨,但对艺术方面的要求较高。笔和墨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更是连接客观物象和作者感情的连接载体。而油画创作不止停留在线条的灵动性表达上,更多的是色彩、光线等的运用,色彩较丰富,它的前身是 15 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如果油画融入了 中国文化的“写意性”, 那么油画就会更具有主观性,不仅能体现出作品的立体感,更能展现作者绘画目的、所注入的情感等作品的内在涵义。
简介:转到第七展厅时,女人突然被迎面的一幅油画吸引,慢慢靠了过去。站在油画前,女人豁然感到,今天就是为它而来。女人不懂油画。确切说,女人不仅不懂油画,就连国画、漫画、版画的,也只是知道有这些种类而已。在此之前,好像也没有真正看过画展,虽然这个城市近几年来,常常有画展,而美术馆就在单位附近。女人今天之所以走进美术馆的展厅,是因了男人的一句话,男人说,'你像一幅油画。'这句话,是在女人的梦里男人跟她说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