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5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正规治疗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37例),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围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5.41%,新生儿先天梅毒有2例(5.41%),对照组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为40.0%,新生儿先天梅毒有7例(3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行正规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梅毒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 梅毒 围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沙坪坝区疾控中心212例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26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方法进行梅毒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TP-ELISA、TPPA灵敏度高于TRUS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而言,TP-ELISA、TPPA诊断价值高于TRUST,但具体上TP-ELISA适合于大批量样本检查,TPPA可用于确诊,TRUST适合于疗效与预后判定,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 标签: 梅毒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梅毒诊断中三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UST(甲苯氨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与TR-ELIS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我院66例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验,实施检测时需根据试剂说明书表述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对检测结果予以正确判断。结果检测三期梅毒、一期梅毒和早期梅毒阳性检出率时,TPPA检测方法与TP-ELISA检测方法均高于TRUST检测方法(P<0.05),其中检测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TPPA。TRUST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显著低于TPPA检测方法与TP-ELISA检测方法(P<0.05)。结论相比TR-ELISA检测与TRUST检测,TPPA检测是现下检测梅毒确诊的首选方法,可适合检验TR-ELISA和TRUST检测后阳性标本。若联合应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能使误诊与漏诊现象的发生有效降低。

  • 标签: TPPA TRUST TR-ELISA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梅毒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梅毒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况以及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6例出现轻度抑郁,少于对照组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性生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情况,临床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梅毒 人性化护理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TP-IgM)抗体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85例梅毒患者中病程1年以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血清固定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285例梅毒患者中,28例发生血清固定,经TP-IgM检测,阳性8例,阴性20例;28例血清固定患者中,17例二期梅毒患者TP-IgM抗体阳性5例,阴性12例;11例潜伏梅毒患者中TP-IgM抗体阳性3例,阴性8例;无一期梅毒。结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感染并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 标签: 血清固定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 免疫印迹法 RPR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前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孕妇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在孕早期(<20周)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孕中期和孕晚期(≥20周)给予治疗,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母婴RPR滴度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正常分娩率为6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2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母婴RPR滴度<18的百分比为92.86%,实验组母婴RPR滴度<18的百分比为78.57%,实验组母婴RPR滴度<18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治疗中,在孕早期对孕妇进行干预后,能够明显提升孕产妇的正常分娩率,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升了母婴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妊娠 梅毒 结局 母婴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婚前梅毒检查,了解婚前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感染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我院婚前医学检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参与婚前检查的检查者之中查出梅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检出早期梅毒的进行分析治疗,采用青霉素滴注的方法。并要求其在治疗后的1、3、6、9以及12个月后回院复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检测出早期梅毒的检查者有80例,约占总检查人数的4‰左右,其中男45例,女35例,婚前梅毒患者在检查者中占据比例虽然不是很高,但仍需引起注意,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转阴者高达64例,占80%,其余病例仍在回访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医学检验是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孕前实行梅毒检测,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有效措施,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对杜绝传染病的传播,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婚前检查 梅毒患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感染梅毒继续妊娠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5名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孕妇作为研究的对象,给孕妇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结果分娩后45名孕妇TPHA和RPR滴度全部为阴性产妇,治愈率为100%。45名孕妇妊娠结局中足月产的有40名产妇,占88.9%,早产的有2名产妇,占4.4%,死胎的产妇有2名,占4.4%,流产产妇1名,占2.2。45名孕妇共产新生儿名,正常新生儿42名,占93.3%,无先天性梅毒儿。新生儿死亡的有2名,占4.4%。结论对孕妇感染梅毒继续妊娠的患者行早期的筛查和治疗,并给予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抗梅毒治疗的效果,改善围产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治疗 护理干预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和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96例梅毒患者分为头孢组和红霉素组每组48例。将头孢曲松钠给予头孢组患者注射;将红霉素给予红霉素组患者口服;分析该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头孢组1期和2期梅毒患者服药后皮损消失时间均比红霉素组缩短(P<0.05)。头孢组近期治愈率比红霉素组高(85.4%比20.8%,P<0.05)。头孢组药物副反应率比红霉素组低(8.3%比31.3%,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副反应少。

  • 标签: 梅毒 头孢曲松钠 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重点。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青霉素钠静脉足量治疗。结果经过正规足量治疗所有患儿均滴度转阴,症状体征消失。结论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拓宽诊断视野。常规开展孕期和新生儿梅毒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 梅毒 诊断 治疗成果
  • 简介:45岁男性患者。外阴及股部红斑、丘疹1个月,曾被当地医院误诊为湿疹及股癣且治疗无效。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123.45COI,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64。确诊为二期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孕妇发生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10462例孕妇均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对合并梅毒孕妇的新生儿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及围生儿感染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中,年龄21~30岁(20/27)、初中及以下学历(17/27)、暂住人口(16/27)、多性伴侣(23/27)、职业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15/27)、多次妊娠(21/27)、未行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20/27)、配偶为梅毒感染(22/27)的比例较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史、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而教育程度、孕前梅毒血清学检查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因素。结论孕妇年龄、居民类型、多性伴侣、多次妊娠、配偶为梅毒感染者是妊娠合并梅毒的危险因素;而孕前检查、受教育程度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保护性因素。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视觉训练在治疗弱视及斜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弱视斜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斜视患者)30例,对比组(弱视患者)30例,均给予视觉功能训练方式开展治疗研究,然后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和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3%、61.6%,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视觉功能训练疗法治疗斜弱视患者的效果均比较突出,安全性高、没有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视觉训练 弱视 斜视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