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泪道置入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价值。方法:选择71例鼻泪管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这71个样本选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由35名接受传统泪道探查术的患者组成,而观察组由36名接受泪道置入术的患者构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88.89%)与对照组(62.86%)相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较对照组(20.00%)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的OSDI评分和泪河高度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脂质层分级试验结果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泪道置入术治疗鼻泪道阻塞,不仅能提高整体疗效和预后,还能降低泪流高度和干眼症状评分,值得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塞拉门作为地铁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与运行列车的旅客、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运营质量息息相关。在检修过程中特别注重其检修质量,以保证列车的运营安全。通过对塞拉门组成、检修方法及检修要求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塞拉门的检修特点,更好的完成检修任务。
简介:摘要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极少发生于泪道。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泪道的EMC患者:62岁男性,主因“右眼溢泪10年,间断右侧涕中带血5个月”入院;鼻内镜下右侧下鼻道可见淡红色结节样新生物,表面覆盖伪膜;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泪囊、鼻泪管及下鼻道占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右侧泪道肿瘤切除术:在鼻内镜下充分暴露泪道,见肿瘤主体位于右侧鼻泪管及下鼻道,部分突入泪囊。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提示为“上皮-肌上皮癌”。患者术后溢泪症状消失,随访10个月,肿瘤未见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托拉塞米与呋塞米两种药物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科室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奇偶数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治疗,观察组采用托拉塞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进行数据对比。结果: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根据研究数据对比显示,明显托拉塞米的治疗效果优于呋塞米,能够在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内就诊的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和实验组(30例,鼻内镜下泪囊造口+引流管置入),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可以有明显提高慢性泪囊炎患者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5月在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婴幼儿泪囊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0例患者,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泪道探通术治疗+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每次1滴,每日4次;对照组: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每次1滴,每日4次,配合泪囊区按摩治疗。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泪囊炎治疗期间,应用泪道探通术,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鼻内窥镜下经下鼻道逆行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泪道阻塞患者(9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入院时间段: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在此期间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人员数量45例)、观察组(人员数量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鼻内窥镜下经下鼻道逆行插管术治疗,以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开展细致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有效率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并发症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工作规范实施后生活质量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泪道阻塞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鼻内窥镜下经下鼻道逆行插管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规范开展后具有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
简介:摘要:复兴号动车组外门采用电控电动塞拉门,密封性能好,且不占用车内空间。本文将对塞拉门的组成结构进行介绍,对外门电气功能,包括门开、关门,隔离,紧急操作及防挤压等功能进行详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