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和贲门缩窄术(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ligation,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RMS或ECCL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例行ARMS(ARMS组),28例行ECCL(ECCL组),比较两种术式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ECC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RMS组[(8.43±1.59)min比(34.05±12.35)min,t=-9.227,P<0.001]。术后2个月随访,ECCL组和ARMS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ECCL组GERD Q评分低于ARMS组[(6.24±1.22)分比(7.35±1.79)分,t=-2.400,P=0.023]。术后1年随访,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GERD Q评分,以及DeMeester评分和pH<4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MS和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但ECCL短期疗效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抗反流术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1组、2组、3组,1组患者接受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2组患者接受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3组患者接受Rossetti胃底折叠术治疗。结果1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2组、3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2组、3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1组、3组患者的22.5%、20.0%(P<0.05);术后随访三组患者3个月,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1组、3组。结论三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Nissen胃底折叠术创伤性最小,Toupet胃底折叠术围术期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国外已开展近70年,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Allison于1951年最早尝试使用外科手段控制反流,但单纯性的食管裂孔修补疗效欠佳。Nissen于1955年开创胃底折叠术,经Rossetti改良减少了游离范围和手术损伤,提升了抗反流疗效,但术后吞咽困难和气体相关并发症高发。Toupet、Dor等提出部分胃底折叠术,Donahue和DeMeester提出"短松"Nissen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手术疗效并降低了术后吞咽困难和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形成了目前三大主流胃底折叠术式。此外,其他医师也对抗反流术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Belsey Mark Ⅳ、Hill、Collis等术式,但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术式未获得广泛开展。与此同时,手术途径也从传统的开胸开腹,发展到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住院时间。尽管抗反流术式众多,但各种术式各有优缺点,长期疗效不稳定及各种并发症至今仍然是其获得广泛开展的主要障碍,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好更微创的抗反流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眼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5例(5眼)的临床资料。5例手术中出现前房变浅以至消失、眼压升高,前房注BSS液、消毒空气和黏弹剂均无法维持。经1~3次自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抽吸玻璃体液后前房形成,眼压下降后顺利完成后续手术。随访1个月,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全部患者角膜透明,前房适中,瞳孔圆,人工晶状体位正,眼压正常。视力均提高,术中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渗漏或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发生后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抽吸玻璃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收治的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例,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抗反流黏膜切除术。19例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质子泵抑制剂,9例减少了质子泵抑制剂量。术后6个月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胃食管阀瓣分级评分、DeMesster评分、酸暴露时间均明显低于术前[(6.5±2.5)分比(13.4±3.1)分,1(1~2)分比3(1~3)分,14.8(8.2~30)分比34.6(16.2~60.7)分,4.4%(1.3%~7.9%)比8.7%(6.2%~13.9%),均P<0.01]。术后LES压力明显高于术前[(15.5±5.5)mmHg比(9.0±3.2)mmHg,t=0.159,P<0.01]。EMR、ESD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66.9±4.5)min比(29.1±2.0)min,t=13.911,P<0.001],EMR手术住院费用明显低于ESD[(0.90±0.16)万元比(1.99±0.16)万元,t=58.411,P<0.001]。两种手术方式均无出血、穿孔及术后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安全、有效的,采用EMR手术方式更简便易行。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咽喉反流对镇静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289例,年龄18~75岁,BMI 18.5~28.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分别于胃镜检查术前后,采集声门上咽喉部分泌物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胃蛋白酶浓度,剔除术前胃蛋白酶浓度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浓度≥31.34 pg/ml为阳性)。根据胃镜检查术前后分泌物标本中胃蛋白酶浓度将患者分为咽喉反流组(R组,术后胃蛋白酶浓度检测呈阳性)和非咽喉反流组(N组,术后胃蛋白酶浓度检测呈阴性)。记录术中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动过缓、呛咳和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第1、3和7天电话随访,记录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和咳嗽咳痰发生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R组术中呛咳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升高,术后第1天时咽痛声嘶发生率升高,术后第1和3天时咳嗽咳痰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咽喉反流会增加术中和术后镇静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在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较两组创伤后成长水平、负性情绪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创伤后成长水平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于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术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并降低其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