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涡的结构、涡度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度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度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的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的相互作用,在低涡南部形成了深厚的近乎垂直的低层略前倾的“弓形”锋区。2)对涡度收支的计算表明,水平涡度平流项和水平辐散项对低涡的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的作用和大小各不相同。3)对流层高层位涡大值区在低涡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与低涡暴雨的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的分析,发现低涡暴雨典型的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的地区与局地暴雨的位置对应。4)低涡暴雨的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的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的辐合为主。5)将2005年和1998年夏季6~8月的东北低涡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的较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的阻塞形势、低涡的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的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两次不同强度的冷空气天气过程进行等熵位涡分析,结果表明:过程Ⅰ的高空环流形势是横槽旋转南下,地面是冷高压整体东移南下,所造成的强寒潮天气过程;过程Ⅱ是高空冷空气叠加,锋区不断南压,地面冷高压分裂南下,所造成的普通冷空气过程;位涡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冷空气影响初期强度不同,过程Ⅰ更强,其冷空气在达到乌兰察布市强度不同,过程Ⅰ的4PVU等值线囊括乌兰察布全市,而过程Ⅱ的4PVU等值线只影响了乌兰察布的北部,但其影响时间长。
简介:利用自编网格生成程序,对发动机吊舱进行建模和网格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地面涡开展模拟研究,总结地面涡的生成规律及其对进发匹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适航规定的小风速情况,地面涡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强度。迎风情况下,地面涡主要以对涡形式存在,且两个涡的旋转方向相反,涡强度非常微弱,在进气道出口不会导致较大的压力和气流角畸变。侧风情况下,能生成强烈的地面涡,并带来严重的压力和速度畸变,在近地面造成涡中心区域约5%的静压差,可吸入更大的异物;在进气道出口的涡区域造成约8%的总压亏损,涡带来的旋转气流也会直接改变气流角,当地气流的周向偏转达-16°-16°。这些畸变都会直接改变当地风扇工作点,需开展研究以削弱其影响。
简介:摘要 : 本文主要利用欧洲中心 ERA-Interm 再分析 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 2014年 7月底一次高原低涡在高原生成 - 成熟 - 减弱过程 进行诊断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高原涡 生成于高原南部的偏南气流与中部的偏东气流所形成的切变流场中。并且涡区处于高层 南亚高压的偏北辐散气流下,高层的辐散、 低层辐合有利于低涡生成 。 500hPa涡度场能反应高原涡的强度变化,对应着低涡的垂直动力、热力 结构也有明显的变化;涡度方程中的辐散项对总涡源贡献最大,表明大气中低层气旋性辐合流场的维持是高原涡维持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中低层涡度平流水平输送项对总涡源为负贡献,不利于低涡维持与发展。
简介:在甲醇生产过程中,要使用很多流量计,如主塔入料、预塔入料、主塔回流、预塔回流、软水加入及精甲醇采用等过程。这些流量计的正确使用,不仅对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稳定生产和安全操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厂在甲醇生产过程中共使用了6套YF102-ALPC2型涡街流量计传感器以及配套的XSJ-391型流量积算仪,涡街流量传感器接受二次仪表的24VDC供电,采用压电晶体元件检测旋涡分频,安装在探头体内的压电晶体元件感受到一变力作用产生交变电荷,经过传感器处理输出一定幅度的脉冲信号给二次表,这一脉冲信号与流过管道的流量成正比,这一比例关系由传感器的K系数决定。二次仪表是由MCS51系列单片机8031为主体的流量显示仪表,其在接受这一脉冲信号之后,一方面由指示电流表显示瞬时流量,一方面显示累计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