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7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参照组。给予对照组36例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给予参照组36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对照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照组复苏情况较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较好,复苏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确定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划分,每组共有患者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并对比两组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并且观察组患者INF-α、IL-2水平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上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创伤性休克早期中,即刻液体复苏与延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创伤性休克早期患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9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即刻液体复苏,观察组则为延迟液体复苏,分析不同方案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 从 改善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时间上人数少于对照组,此外,在红细胞压积( HCT )上两组对比上,治疗后观察组为( 22.75±2.16 ) % ,对照组则为( 16.99±2.15 ) % 。随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6%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延迟液体复苏模式有利于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对凝血功能加强保护,从而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探索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在治疗小儿脓毒症休克时选择快速液体复苏疗法的积极作用。方法 研究以我院儿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儿为例,拟定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2月,从中选出70例符合要求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扩容疗法)和研究组(35例,采用快速液体复苏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和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尿量相对更多,补液量明显减少,住ICU及循环恢复稳定所用时间更短,均与对照组患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快速液体复苏疗法可明显增加脓毒症休克患儿尿量,循环快速恢复并保持稳定,用药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拟行骨科手术的多发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进行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治疗前(TO)及治疗后6h(T1)、12 h(T2)、24 h(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同时在以上时间点对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皮质醇(Cor)水平进行测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结果 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时、T2时、T3时的MAP、HR、NE、GLU、Cor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在T1时升高更明显。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T0的MAP、HR、NE、GLU、Cor均无差异(P>0.05);而T1时、T2时、T3时,研究组的MAP、HR、NE、GLU、Cor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与研究组比较较低,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与研究组比较较高(P<0.05)。结论 采用目标导向治疗策略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各项治疗指标和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等情况。结果在HGB、PLT、PT、APTT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95.6%、6.7%、0.0%,对照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82.2%、22.2%、2.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性液体复苏措施,限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分别记录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并计算治愈率与死亡率,对比常规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车祸创伤休克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值、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降低患者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腹内脏器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45例腹内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5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有效手术止血,其中43例度过围手术期,有2例死亡,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前平均休克指数为(1.23±0.41),复苏后平均休克指数为(0.57±0.2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腹内脏器损伤可以有效的减慢出血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极大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患者入院一小时内液体复苏与创伤性休克的量效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3名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82.5%,其中有2名患者复苏成功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占总数的5.0%;另外7名患者由于创伤严重病死,病死率为17.5%。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超过1.5L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明显高于入院一小时内复苏过程中输液量低于1L的患者(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必须以血液动力学稳定为基础,并要注意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纠正氧代谢紊乱,并对患者的低氧血症进行纠正,对组织利用及供氧进行改善。
简介:[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时输注加温液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设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9月的60例病人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常温液体,试验组液体复苏全程输入加温至36℃的液体,比较两组病人复苏前后核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尿量、氧合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出现核体温下降伴凝血功能障碍,但试验组核体温高于对照组,四项凝血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实施液体复苏目标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复苏过程中输注加温液体可能会改善病人的核体温及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以及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19年8月发表的有关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与EGD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语言、国家、地域不限。采用两人独立评阅、交叉核对的方式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结果最终仅纳入2项英文RCT研究。由于2项RCT中超声组分别使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VCCI)和超声评分指导液体复苏导致临床异质性,故无法合并,仅进行系统评价,不进行Meta分析。2项RCT分别存在测量偏倚和选择偏倚,文献质量等级分别为B级和C级。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EGDT组相比,超声组脓毒性休克患者7 d病死率明显降低(15.0%比35.0%,P=0.039),24 h液体平衡量明显减少(mL:900比1 850,P<0.01);由于超声易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与心功能,因此肺水肿发生率也较EGDT组明显降低(15.0%比37.5%,P=0.022)。但超声组患者28 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与EGD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侵入性EGDT治疗方案相比,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7 d内使用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方案可能是有益和实用的,但不能降低28 d病死率,也不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脓毒性休克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下对循环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损伤的影响。方法3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0.9%生理盐水复苏组、7.5%高渗生理盐水复苏组、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130/0.4)复苏组,分别于开始治疗开始前、开始治疗后2h、12h、24h、48h、72h各时间检测循环内皮细胞以及检测血浆VEGF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