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周边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在湿地上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运用走访调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对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湿地上的人类活动可以划分为红树林下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夫妻船讨小海活动类型、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和滩涂养殖活动类型4种.其中第4种类型在1a周期中又可以划分为除草、整地、施药消毒、再整地和养殖收获5个阶段.夫妻船讨小海人类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80人/d,最少时为16人/d,平均为50.4人/d;密度最大为7.5人/km^2,最小为1.5人/km^2,平均为4.8人/km^2.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62人/d,一般情况下较少,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2005年12月中旬至2006年的4月初,该类活动基本停止,之后呈逐渐增加趋势.滩涂养殖的再整地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70人/d,密度为10人/km^2;2005年10月下旬以后的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苗养殖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60人/d,平均密度约为10人/km^2;整个11月份期间,与养殖有关的人类活动基本停止,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的滩涂上进行一些捡拾海产品的活动,但人数较少,最多时为55人/d,一般为10多人/d,密度为10~20人/km^2;进入12月份后的收获季节,人类在滩涂上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急剧增加,为100多人/d到500多人/d不等,平均密度为44人/km^2.在收获季节,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与有无商人收购蛏产品以及蛏的生长情况有关.总的来看,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2005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第2阶段始于12月初,止于2006年1月底;第3阶段为2006年2月初至4月底.第1
简介: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山岗走过草地来到我身旁,泉水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这首中国通俗歌曲的老歌,在F4走俏的今天,己经很少有人再唱了,然而置身街津口,这首歌会不由自主地在你的记忆中复苏并唱响,因为这里也有弹琴唱歌的山泉,而且是两条,是鸳鸯泉.……
简介:本文出自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之笔,描写了他年少时在林中偶遇一眼泉水的情景。泉中美丽的仙女让他难以忘怀。这里我们选了文章的前三段,写的就是霍桑看见泉中仙女的一幕。本文文字优美,小编实在舍不得进行过大的改动,所以大家可要细细品味哦!
简介: 我听过无数个口头版本的神奇之泉的故事--关于绿洲和沙漠的故事.绿洲和沙漠在漫长岁月里不停转换,现在的沙漠可能是过去的绿洲,现在的绿洲可能是过去的沙漠.绿洲和沙漠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我在斯文·赫定的探险传记里看到唯一的文字记载的版本,也是一种传说,主人公是诗人克曼.但我还是倾向于主人公是国王.我的记录细节可能文学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