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自然资源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基础,资源型企业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当前的多数研究都假定已探明的资源储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本文根据当前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的现实状况,假定自然资源潜在储量还有增长的空间,利用微分方程建立资源、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探讨了系统非零平衡态时三者的密度影响因素,随后在设定了相应的参数前提下,利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资源、上下游企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也是互相制约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然科学及矿业经济管理学的有效结合,为资源型区域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一个观察现象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视角。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1993—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劳动、资本、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资源诅咒”命题在我国省际层面显著成立,摆脱“资源陷阱”依然是我国资源丰裕地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与资源生产不同的是,资源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消费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资源消费诅咒”并不成立;(3)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但“资源生产诅咒”和“资源消费福音”命题并不矛盾,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是导致资源生产和资源消费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简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测度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实证研究资源禀赋和制度质量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差的格局;资源禀赋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具有"双刃剑"效用,且制度质量是影响其双面效用的关键因素。即当制度"高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高;当制度"低效"时,资源禀赋的投入则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
简介:根据中国农村"准自耕农"社会结构特点,基于非劳动禀赋的异质性,构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同质劳动供给曲线,以此解释中国同质非熟练劳动在向城市流动中实际工资缓慢上涨的现象。中国农村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单位劳动可资利用的非劳动禀赋存在广泛差异。即使劳动是同质的,单位劳动生产力及劳动收入也有很大差别。随着劳动需求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将沿着务农收入或保留工资由低到高的顺序向城市流动,劳动供给价格及务工均衡工资率不断上升。而且,随着拥有禀赋更少的劳动离开农村,继续务农的单位农村劳动拥有的禀赋及劳动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最终,同质劳动收入将在务工和务农、不同农户间相等时达到均衡,实现劳动的优化配置,劳动收入差别只来自劳动质量差别。
简介:基于广东、江西两省308个农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以资源禀赋为切入视角,引入禀赋效应因子,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农地资源禀赋及其禀赋效应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较高,且农外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高于农内创业者;不同农地禀赋条件下农民创业者的农地禀赋效应差异明显。农地禀赋效应、所在村庄地形及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所在村庄交通条件、农地灌溉条件和农地土壤肥力对农民农内创业选择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要引导对农业有偏好的农民创业者农内创业,激励已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户在农内拓展创业,因地制宜帮助农民创业者选择创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