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Housner谱烈度及修正谱烈度作为基于加速度记录时程直接得到的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建筑结构破坏及地震宏观烈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是可靠的地震仪器烈度物理参数指标。然而,相对于地面加速度峰值、地面速度峰值等地震动峰值参数,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对应的谱烈度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耗时相对较长,影响了利用谱烈度确定地震仪器烈度的时效性。基于对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谱烈度的快速近似算法,仅计算4个方向上的谱烈度值,采用其中3点作圆即可获得水平面内谱烈度迹线的近似最大值,使计算速度提高了45倍,且保持了谱烈度作为地震仪器烈度物理指标的精度。利用在汶川MS8.0地震等386次MS>3.0地震中获取的2701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经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ousner谱烈度快速近似算法的计算误差在±4.5%以内,可以同时满足地震仪器烈度速报的可靠性和时效性需求。

  • 标签: 强震动 仪器烈度 谱烈度 汶川地震 快速算法
  • 简介:本文以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对粤东核电乌屿厂址影响烈度调查为例,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地影响烈度调查方法。其调查结果不仅为该厂址评定历史地震最大影响烈度提供了依据,也为修定1918年南澳7.3级地震的等震线准备了条件。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将有助于类似的工程场地开展影响烈度调查。

  • 标签: 工程场地 影响烈度 调查方法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厅的仪器烈度算法,认为计算仪器烈度要综合考虑幅值、频谱、持时等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创新地提出了利用三分向合成加速度、速度计算仪器烈度,并通过汶川8.0级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仪器烈度算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地震烈度速报提供参考。

  • 标签: 仪器烈度 地震动参数 三分向合成加速度
  • 简介:摘要:对于地震带地震多发地区的高烈度抗震设防非常有必要,它主要针对目前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多层建筑结构展开设计。本文中简单探讨了高烈度地区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某些问题,并结合高烈度地区工程案例建立建筑抗震多层框架设计内容,分析建筑结构计算结果,满足施工图整体构造技术要求。

  • 标签: 高烈度地区 建筑多层框架设计 抗震度 施工图 计算结果
  • 简介:【摘要】学校是人员密集且以未成年人为主的建筑,设防标准较高,同时随着建筑功能等各方面要求的增加,此类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和复杂程度也相应增大。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需要重视建筑抗震能力设计,加强建筑结构研究,深化设计过程,优化抗震技术。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实现工程造价在相对合理范围内,从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烈度区学校结构设计相关方面。

  • 标签: 高烈度区 学校结构 结构设计
  • 简介:摘要:9度区的公路弯桥项目在全国中比较少,高烈度对桥梁结构的地震效应明显,与弯桥的力学特性耦合和,对于高烈度弯桥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318国道中康定过境线的小松林大桥进行了反应谱和时程分析。通过对地震方向的输入、减隔震支座的设置,时程曲线的选择进行了设计研究。

  • 标签: 高烈度 弯桥 时程分析 减隔震
  • 简介:摘要:在地震频发的山区,桥梁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其目的是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固性和功能性。论述了高烈度地区山地桥梁抗震设计中所遇到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地震动特性和山地地形复杂,桥梁结构类型及选材局限等方面、施工技术和维护管理难度大,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同时提出抗震设计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地震动参数和桥梁结构响应精细化分析以及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创新和应用等、选择抗震材料和新型施工技术,并对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考虑和优选。

  • 标签: 高烈度地区 山区桥梁 抗震设计
  • 简介:【摘 要】 结合工程项目情况,分析高烈度区多层混凝土结构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合理性,简化处理夹层结构中斜板引起的斜墙效应影响,高烈度区地基基础设计时采用桩基础处理地基压缩层液化土。

  • 标签: 框架支撑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桩基 地基液化
  • 简介:2017年4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发生4.2级地震,地震震中附近的潜川镇、河桥镇震感强烈,於潜镇、太阳镇、湍口镇等震感较为明显。在对震区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烈度调查,并绘制了地震烈度图。本次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面积22.6km~2,烈度圈长轴方向北东向,与马金-乌镇断层走向一致。

  • 标签: 临安4.2级地震 马金-乌镇断层 震源机制解 地震烈度
  • 简介:以潮州市外环大桥新建项目为背景,对于类似高烈度地震区、城市景观性要求高的桥梁从抗震适应性、景观角度提出了三个桥型方案,并从技术难度及可行性、施工工期、后期养护维修及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予以推荐,可为类似桥梁借鉴。

  • 标签: 高烈度 景观 桥型比选
  • 简介:摘要:机械振动是工程技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多种工程机械、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转件不平衡、负载不均匀等,从而产生受力变动和冲击,同时应用和运输、存储和释放都会引发机械振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工程机械整机振动烈度计算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旨在保证工程机械安全稳定运行。

  • 标签: 工程机械 振动烈度计算 控制措施
  • 简介:【摘 要】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部分高烈度地区因人文地理优势也跟上了发展的步伐,如何在高烈度地区建设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及更好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是所有建设参与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精神,在高烈度设防地区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采用减隔震已经是大势所趋。本文以西昌市某综合体公共建筑为例,介绍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结合屈曲约束支撑(BRB)、普通钢支撑在高烈度地区的实际消能减震运用。

  • 标签:  钢框架-中心支撑 高烈度地区 屈曲约束支撑 消能减震
  • 简介:摘要:本文以汕头市濠江区虎头山隧道及南延B线工程工程为背景,研究了基于时程分析法的山岭隧道衬砌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得出了合理的结果,同时给出了适合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的减震措施。

  • 标签: 高烈度 公路隧道 抗震分析
  • 简介:摘要:自《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1]正式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建学校采用了隔震、减震技术。对于平面体型特别复杂的结构,一般采取在合适位置设置抗震缝的方式处理。而设置了抗震缝的隔震建筑,为了确保隔震效果,抗震缝一般较宽,对隔震建筑的平面构造、立面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对于平面体型复杂的新建学校,采用隔震技术时在设置抗震缝后的另一种处理思路:减小抗震缝宽,降低对隔震建筑的平面构造、立面效果的不利影响,为后续的隔震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 标签: 隔震技术 平面复杂体型 抗震缝 隔震效果
  • 作者: 何刚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27
  • 出处:《建筑实践》2020年17期
  • 机构: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710000
  • 简介:摘要: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顶面或建筑物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隔离或减小地震能量,以减少地震能量往上部结构传输,减小建筑物振动反应,来防止建筑物在地震中损坏。目前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各国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建筑物中使用隔震技术。本文基于现状,以某个工程进行分析,来探讨隔震技术的效果。

  • 标签: 隔震结构 动力特性 时程分析 减震系数 竖向承载力
  • 简介: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是研究地震背景的重要一环。随着资料积累的增加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我们在分析历史资料完整性、可靠性基础上,筛选21次有详细宏观调查报告、有仪器测定震级,震级、烈度分布均衡的54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变换常数R,反复统计、搜索方差小,结果符合客观规律的统计结果,并与原东部和华南地区的衰减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建立更符合客观规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 标签: 衰减 长轴 短轴
  • 简介:摘要: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顶面或建筑物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隔离或减小地震能量,以减少地震能量往上部结构传输,减小建筑物振动反应,来防止建筑物在地震中损坏。目前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各国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建筑物中使用隔震技术。本文基于现状,以某个工程进行分析,来探讨隔震技术的效果。

  • 标签: 隔震结构 动力特性 时程分析 减震系数 竖向承载力
  • 简介:本文探讨了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以34°─41°N、110°─120°E范围内的41幅等震线图为数据基础建造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研究原型IAIS,重点在于利用、发掘GIS在管理、应用地震烈度衰减信息方面的能力。系统以GISI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将每一幅等震线图存贮为一个专题图层,建立拓扑结构确定等震线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震线图中所表示的描述性特征存入特征属性文件,并通过一个共同的项使等震线和烈度分区与属性表中的描述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系统提供了从震中分布图或地震序号、发震时间等查询、显示各个等震线图的功能,并可以交互式地量算各等震线的长、短半轴,自动量算各烈度区的面积等。针对将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及不同投影参数的等震线图转绘编制综合等震线图的主要困难,本文研究了ARC/INFO中的投影转绘问题。系统按“留大舍小”的原则自动生成综合等震线图。同时,IAIS实现了综合等震线图的计算机管理,包括显示、查询、局部修改、统计量算等。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烈度衰减
  • 简介:摘要: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始建于2012年,至今已形成覆盖西安市所有行政区域,总数达28个观测测台站的完整体系。当前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市级烈度速报系统该怎样继续发挥作用,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市级烈度速报系统 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