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鄂博梁Ⅰ号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鄂博梁Ⅰ号地区的处于构造斜坡带,其形成和演化以挤压作用为主,区内断层主要为挤压性逆断层,早期断层控制鄂博梁Ⅰ号地区在挤压作用下形成断背斜构造,后期断层使该区地层在走滑作用下导致背斜西翼进一步抬升。平面上断层主要分为两类,大型断裂主要以北北西走向为主,主要控制该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小型断层以东西走向为主,进一步切割鄂博梁Ⅰ号构造带,有利于形成构造圈闭。本区构造具有较好的继承性,整体构造形态表现为自西向东的低—高—低的特征,研究成果对鄂博梁Ⅰ号地区后续勘探开发以及其他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利用中国热带气旋年鉴统计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1949—2012年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2年年平均有2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其中1985年和2012年均有7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最多的年份;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的最早时间为5月,最晚时间为11月,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出现在7—9月;8月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最多,占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总数的46.3%。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路径多以抛物线形为主,多数热带气旋在菲律宾附近洋面生成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至中高纬地区转向东北方向移动,个别热带气旋则在高纬地区向西北方向移动深入内陆地区,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时多处于强度衰减期;登陆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集中分布在鲁东南和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造成山东地区降水和大风的分布也不同,热带气旋降水多集中出现在山东中东部地区,暴雨的高值区则主要集中出现在鲁东南、山东半岛南部和半岛东部地区。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的变性率为58.2%,远高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平均变性率,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特征显著。
简介:根据1958—2008年华南48站降水资料、NOAA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分解、相关、合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华南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夏季降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以全区一致型为主,其次是南北反相对称型和东西反相对称型,且这3种分布模态都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全区一致型降水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显著相关,二者的相关性也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对应的热带太平洋海温具有沿赤道太平洋呈“负-正-负”的纬向分布型,类似于中部型ElNino。全区降水偏多时期,西南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点位置偏西,南亚高压偏强、脊点位置偏东,总体的环流形势有利干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和上升运动,降水偏少时期,情况相反。
简介: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的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和包壳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4种,分别是:(1)与溶洞围岩相同的灰岩砾石;(2)由砂岩形成的核心;(3)由砾岩构成的复合核心;(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的核心。包壳也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具有圈层的包壳;(2)颗粒状包壳;(3)均质包壳;(4)由颗粒状包壳和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的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溶洞和岩溶沉积中的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和岩溶的标志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储集体。
简介:对三亚自鹭公园绿化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白鹭公园区域中共有乔木树种44种,隶属于25科、36属;灌木36种,隶属于31科36属;草本60种,隶属于19科53属.群落结构以椰子为乔木层主体树种,灌木以粉单竹、江边刺葵、佛肚竹和黄金榕为主,草本植物以地毯草最多.三亚市白鹭公园绿地的树木径级主要为中、大级,小径级立木较少.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总体趋势由大到小的顺序相同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白鹭公园后期管理中应适当栽植小径级乔木物种,以增强绿地的可持续性.增加灌木植物的种类和栽植均匀性,提高整体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以期自鹭公园人工植物群落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生态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