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上皮根鞘在引导牙根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生长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均可导致各种形式的牙根发育缺陷或异常。当上皮根鞘向牙乳头内过度增殖、卷叠时可发生牙根内陷。牙根内陷在组织来源和发生机制上与成釉器增殖、内卷所致牙冠内陷相似,但该类发育异常的名称、分类,以及牙内陷、牙根内陷和畸形根面沟三者间的关系尚无共识。本文以上皮根鞘在牙根发育过程中所起作用为切入点,探究牙根发育缺陷和异常的表现,重点梳理牙根内陷的发生、分类及其与牙内陷的关系,探讨牙根内陷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影响,以使临床医师对因上皮根鞘发育异常引发的牙齿疾病加深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正畸治疗结束后牙根吸收程度分为无牙根吸收(n=49)和牙根吸收组(n=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11例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占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根吸收组中存在减数拔牙、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以及牙齿压低移动的占比均高于无牙根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数拔牙、直丝弓矫治器以及牙齿压低移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更易发生牙根吸收。
简介:摘 要 目的:评价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02月至2023年02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此时段院内治疗的牙周炎患者56例进行分析。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以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方法,对比组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二组在治疗前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二组在治疗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可见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患者治疗时,选取正畸治疗可减少牙周吸收的情况,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牙根管治疗中应用四手操作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取至2022年2月-2022年12月内76例于本院接受乳牙根管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8例观察组和38例对照组,其中,行四手操作护理者为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根管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各有36例、27例患儿家属满意护理服务,前者的总满意度93.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P<0.05);观察组患儿根管治疗时间(20.08±1.38)min,短于对照组患儿根管治疗时间(41.01±1.13)min(P<0.05)。结论:在乳牙根管治疗中应用四手操作护理的价值显著,能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进一步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对牙根发育的影响及其对上皮根鞘(Hertwig root sheath,HERS)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追踪CDC42在小鼠出生后5 d(postnatal day 5,P5;P3、P7、P14含义依此类推)、P7、P14磨牙牙根的表达情况。将9只8周龄C57BL/6J雄鼠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每组3只),取P3 C57BL/6J乳鼠牙胚于气-液环境下培养1 d后植入小鼠肾被膜下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对照组在小鼠肾被膜下仅植入牙胚,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植入牙胚及吸附PBS的凝胶珠,ML141组植入牙胚及吸附CDC42抑制剂ML141的凝胶珠。通过慢病毒转染敲低HERS细胞中Cdc42表达,进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检测以及划痕实验。对迁移的细胞进行高尔基体(GM130)和细胞骨架(F-actin)免疫荧光染色。通过CCK-8和EdU检测比较对照组和敲低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划痕实验比较对照组和敲低组的细胞迁移率。结果CDC42在牙根发育中表达于HERS上皮、高度极化的成釉上皮和成牙本质细胞,以及临近的牙乳头和牙囊细胞中。肾被膜移植结果显示,ML141组牙根长度[(0.61±0.09)mm]显著短于对照组[(1.03±0.19)mm](P=0.007)和PBS组[(0.98±0.10)mm](P=0.021)。慢病毒转染后,敲低组Cdc42相对表达量(0.31±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08)(t=15.38,P<0.001),敲低效率接近70%。转染后3、4、5 d,敲低组细胞活性(分别为0.87±0.04、0.96±0.10、0.59±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9±0.13、1.55±0.32、1.10±0.09)(t=3.16,P=0.016;t=4.23,P=0.002;t=5.08,P<0.01),敲低组细胞增殖率[(1.65±0.64)%]显著低于对照组[(4.02±1.12)%](t=5.21,P<0.001)。Cdc42敲低后,敲低组24和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45.1±4.2)%、(56.4±8.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8±7.4)%、(80.2±7.8)%](t=3.78,P=0.019;t=3.62,P=0.023)。对照组中迁移细胞中高尔基体沿迁移方向定向分布,而在敲低组中高尔基体沿细胞核周围分布。结论CDC42在牙根发育中对牙根长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HERS细胞的迁移与增殖介导牙根伸长。
简介:【摘 要】目的:对学龄前儿童乳牙根管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在我院行乳牙根管治疗的82例学龄前儿童,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组间根管治疗时间、患儿配合度、疼痛评分和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根管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学龄前儿童乳牙根管治疗时间的缩短,并能够提升患儿治疗时的配合度,有助于患儿治疗后疼痛程度的减轻,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较高,可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口腔正畸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平均分组,参照组45例术中使用口外弓强支抗治疗,研究组45例术中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牙根吸收状况与参照组相比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咀嚼功能恢复效果较参照组更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牙根吸收效果,改善患者的面部形态,且可以大幅增强患者的咀嚼功能,使其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将联合方法测量工作长度应用于颌骨囊肿受累牙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患者中挑选出48例患有颌骨囊肿受累牙且需要对牙齿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将这48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的分为两组,每组有24名患者,实验共准备200个根管,每组配备100个根管。对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法测量所需根管的长度,对实验组患者则使用根管治疗仪联合X线法测量根管的工作长度。在治疗结束后,观察这两组患者牙齿的根管填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牙齿的填充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患病牙齿根管填充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患病牙齿的填充效果好,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研究价值。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过程中,采用根管治疗仪的联合方法对根管的工作长度进行测量,可以很好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同时准确的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也为治疗过程带来的极高的安全性,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复发或效果不好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非常值得在根管测量工作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根管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儿童乳牙根尖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儿童乳牙根尖炎患儿选自2021年05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治疗者,共100例。遵照双色球法均匀分组,各有50例,均进行根管治疗术治疗,且对比组选用调拌型氢氧化钙糊剂,研究组选用注射型Vitapex糊剂。对二组的症状好转时间、治疗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好转时间较对比组短(P<0.05);研究组的治疗疗效较对比组高(P<0.05)。结论:选用Vitapex糊剂联合根管治疗术治疗,可以使乳牙根尖炎患儿的牙齿松动现象得到缓解,同时,还可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患儿口腔健康恢复,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