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特发性水肿患者,观察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02月—2015年02月特发性水肿女性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特发性水肿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46例)临床选择单纯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A1组(观察组46例)临床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水肿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特发性水肿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水肿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特发性水肿患者,临床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最终有效提高水肿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微囊样水肿(MME)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的IMEM患者72例7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54例;年龄(64.8±7.8)岁;均为单眼。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MME定义为位于中心凹旁视网膜内核层小的、边界清晰且垂直的囊样空腔。根据手术前有无MME将患眼分为无MME组、有MME组,分别为35、37只眼。两组患眼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7、2.589,P=0.003、0.012)。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ILM)剥除。根据手术后随访期内是否存在MME,将无MME组再分为手术前后均无MME组(A1组)、手术前无手术后有MME组(A2组);有MME组再分为手术前有手术后无MME组(B1组)、手术前后均有MME组(B2组)。手术后随访时间(8.8±7.7)个月。随访期间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手术前后MME、BCVA及CMT变化行配对t检验。手术前后各组间CMT、BCVA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前后MME形成的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无MME组35只眼中,A1组、A2组分别为18 (51.43%,18/35)、17 (48.57%,17/35)只眼;有MME组37只眼中,B1组、B2组分别为6 (16.22%、6/37)、31 (83.78%,31/37)只眼。末次随访时,A1组、A2组、B1组、B2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10±0.12、0.25±0.17、0.09±0.11、0.30±0.26;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9、4.253、7.869、6.668,P<0.01)。4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0,P<0.01)。组间logMAR BCVA比较,A1组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06);B1组与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1,P=0.063)。A1组、A2组、B1组、B2组患眼CMT分别为(371.83±73.24)、(431.24±83.13)、(407.00±28.07)、(425.19±70.97 ) μm;均较手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7、2.465、3.055、6.078,P<0.05)。4组患眼间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97,P=0.0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MME与手术前IMEM分期相关(β=1.494,P=0.004);手术后新出现MME与年龄相关(β=0.153 ,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CMT、手术后有无MME显著相关(β= 0.001、0.134,P=0.015、0.019)。结论PPV联合黄斑前膜及ILM剥除治疗IMEM可有效改善患眼视力,降低CMT;手术后MME消退或再生;年龄是手术后新出现MM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
简介:摘要特发性震颤是成人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2018年更新的共识声明将特发性震颤重新定义为:双侧上肢孤立性动作性震颤,病程至少3年。震颤也可以出现在其他部位,通常是颈部或声带。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目前被归类为"特发性震颤叠加综合征"。与此病相关的其他临床特征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失常和听力受损。特发性震颤的治疗:通常以普萘洛尔和扑米酮作为一线治疗。重症患者通常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虽然丘脑腹侧中间核是传统的手术靶点,但正在研究的未定带区尾部可能是更好的替代靶点。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新的手术替代疗法,对有多种严重内科合并症的患者来说是理想选择。目前的研究正在探索用新的口服治疗药物、化学去神经和无创神经调节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
简介:摘要特发性眼睑痉挛(idiopathic blepharospasm,IBSP)系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学界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部基底节损害、黑质-纹状体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元过度活跃,或是脑皮质抑制性降低有关。本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典型症状是不断重复、非意志性强烈闭眼,常在安静或注视人或物时出现。眼睑痉挛临床诊断指南可对疑似IBSP患者进行初筛,Shorr分级是依据患者睑肌痉挛程度制定的一种可有效衡量其病情严重性的量表。使用合适剂量肉毒杆菌毒素于眼轮匝肌注射是治疗轻中度眼睑痉挛安全有效的手段。(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15-419)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受累膝关节的骨髓水肿发生率、分布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128例JIA患儿,共纳入136个膝关节,收集患儿临床信息。将膝关节分为8个解剖区,依据JIA MRI评分系统(JAMRIs)对各区域骨髓水肿征象进行评分并计数。根据MRI中是否存在骨髓水肿,将患儿分为骨髓水肿组(36例)和无骨髓水肿组(92例),采用χ²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随访骨髓水肿的预后转归。结果136个关节中37个关节出现骨髓水肿征象(27.2%)。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间患儿年龄分别为(8±4)、(6±4)岁,病程分别为9(3,22)、4(2,1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2.63,P=0.010;病程:Z=-5.78,P=0.013)。23个(62.2%,23/37)膝关节的骨髓水肿为多部位同时受累,按受累频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胫骨外侧平台17个、股骨外髁承重面16个、胫骨内侧平台和股骨内髁侧面均为15个、股骨内髁承重面12个、股骨外髁侧面8个、髌骨外侧7个、髌骨内侧5个。股骨内髁侧面受累时MRI评分以1分为主(8/15)。15个进行随访的骨髓水肿膝关节随访间隔为(7±3)个月,12个月内病变消失10个、好转3个、进展2个。结论JIA受累膝关节的骨髓水肿征象发生率较低,年长儿、病程长者好发,分布以关节承重面好发,经规范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