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阐述了景观和环境的概念,分析了景观对环境史研究的作用。认为景观能促进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性研究,拓宽历史研究领域,为环境史研究提供真实的、易得的史料。同时,景观研究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景观 环境史 作用
  • 简介:超验主义自然思想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和看待自然,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具有生命、神性和价值,从而要求人发挥直觉和主动性,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爱默生首倡的超验主义自然思想,经过梭罗、缪尔的继承与发展,逐渐从思想层面步入实践中,引发多次环境保护运动,直接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的兴起;超验主义为美国环境的兴起提供思想渊源和社会基础,引领环境早期的研究内容,启迪环境史研究的批判性思维;美国环境舍弃超验主义神学自然观部分,继承其批判性思维及人与自然的思考,这一过程又反过来推动了美国环境的发展。

  • 标签: 超验主义 自然思想 美国环境史 关系
  • 简介:【摘要】卫生环境不仅在研究旨趣上相当一致,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交集,卫生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同样也是环境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卫生史可以囊括在环境之中,而是说就环境史研究来说,从卫生的角度切入来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这除了内容和旨趣上接近等缘由外,还因为从卫生的视角出发,对促进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并更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学术颇有助益,而且从卫生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 标签: 世历史 中国近 中心思考
  • 简介:【摘要】关于中国环境的兴起和学术渊源,中国学者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形成了两类典型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外环境的引入以及此前中国学界许多领域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环境史学科建构的意义。如果说,国外环境成果为我们展示了构建环境史学科框架的蓝图,那么,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建设中国环境史学科的基石和砖瓦。迄今,中国环境史学科大厦尚处于设计之中,其建设必将是一项巨大、艰辛的工程。

  • 标签: 中国环境 兴起学术 史兴起
  • 简介:先秦时期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阶段,时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当时的环境概况、人类活动与环境以及环保意识与行为等方面都有真实的记录。这些都能见之于先秦时期的各种文献,是研究当时环境面貌不可或缺的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先秦文献中所反映的环境史料价值做一些初略的探讨。

  • 标签: 先秦文献 环境史史料 环境概述 人类活动 环保意识
  • 简介:北宋汀州最早出现了“虎耳有缺”的记载,并且将之与老虎吃人联系起来,认为虎每食一人,则耳成一缺。本文试图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一种猜想,认为虎耳上的缺口乃“伤口”,“两耳如锯”则是说此虎伤痕累累。这些都是老虎生存竞争的结果。而老虎生存竞争并在身上留下缺口至宋代时为人所留意,则又与唐宋时期的人口增长,经济开发,以及植被的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虎耳有缺如锯也可以视作环境恶化的标志。同时,古人对虎耳有缺的观察及其解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生物知识增长的机制,以及宗教文化在传统中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宋代 汀州 环境史 佛教
  • 简介:这是一篇对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的评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伊懋可的环境概念、理论基础和本书的分析框架,认为它是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的有机结合。第二部分分析它的史料和方法论特点。史料方面引人注目的是诗歌、传教士回忆录和多种语言研究成果的吸收。在方法论上主要使用了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部分提出了三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分别是人口增长与环境破坏的关系,介于文人环境意识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农学知识,以及双向比较方法的应用等问题。总之,《象之退隐》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它是一部谁也绕不开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史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 伊懋可 史料 高度平衡陷阱理论
  • 简介:明中叶以来,“成化症候”形成.严重的环境威胁迫使传统生态思想因应变化,丘濬生态思想最为典型.“养民”是丘濬生态思想的主要价值取向,富有创见的农林生态思想是丘濬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丘濬强调天地是物质的,天地间人最贵,天生万物的目的是“养民”,万物存在的价值在于“养民”.是时,自然作为道德共同体的观念动摇,“惟人为贵”思想被畸形强化而抽绎“人类中心主义”.

  • 标签: 丘濬 生态思想 “成化症候” 环境
  • 简介:本文运用文化手段剖析了人类群体持续的生态行为并解释民勤人地关系的社会变迁,重新认识现代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找到民勤水资源匮乏的真正祸根,为民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 标签: 民勤 水资源 文化变迁 植被 风化壳
  • 简介:摘要:客家风水林是客家人聚居地区中种植的一种独特的林木群落,客家风水林背后所蕴含的客家风水文化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更是反映着当地人民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利用方式,在环境的视野下,其同时具备自然与社会的双重生态意义。从自然生态意义上来说,客家风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安全,表达着客家先民“归园田居”的美好愿望,是一种讲安全、求生存、谋发展的生活模式。从社会生态意义上来说,在地方族老乡绅的诠释和教谕之下,客家风水逐步演化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抚慰乡民心理,进而从精神上激励乡民奋发向上、艰苦奋斗。赣南客家地区的风水林在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当地客家人求生存、谋发展的心理需求,实现了当地人文生态的和谐共生。

  • 标签: 环境 客家 风水林 自然生态
  • 简介:提到对联,大家都不陌生,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它是我们这块土地上长期的历史文化生态中所孕育和形成的文化样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人类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起源于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时为驱邪避鬼在家门前悬挂的桃符。

  • 标签: 读史 文化生态 中华民族
  • 简介:环境》课程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然而国内目前历史学本科设置《环境》课程的高校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对《环境》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近年来,环境史研究成果愈发丰富,环境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国内历史学本科设置《环境》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这与环境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意义不相匹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对《环境》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很有必要厘清《环境》课程的重要意义,让《环境》课程的育人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 标签: 环境史 历史学 课程 意义 本科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对家居环境艺术美术中美的追求,而对家居环境的改善便是对艺术美术美的追求的具体落实。从大型建筑物如大教堂到小型的家居场所的室内墙壁的装饰与挂画,以及举行的各类工艺品展会,无一不体现出人们对美追求的重视与实践。建筑中对室内环境的装饰尤其重要,室内设计师与美学艺术家对天花板、墙壁以及地板的空间设计与视觉设计,色彩搭配所体现出来的美,展现出的是艺术与美术的巨大魅力,所以室内设计的形式丰富多彩,下文对其进行分析。

  • 标签: 建筑装饰 环境形式 艺术美术
  • 简介:【摘要】世纪之交,麦克尼尔教授和《环境》和《环境与历史》等杂志组织的学者先后对环境史研究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了展望。2OO9年8月,第一次世界环境大会在丹麦召开了。从本次会议上发表的成果来看,他们当年提出的一些需要研究的领域,如海洋环境、军事环境、俄罗斯和前苏联环境都有了喜人的进展;他们当时尚未给予足够重视的领域,如极地环境、奥斯曼帝国环境、世界体系环境也有了新探索。所有这些学术推进都建立在新史料的发掘和新概念、新方法的应用上。

  • 标签: 环境史 新动向世界 研究新动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注而贬低补阙式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注批评的发展。

  • 标签: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 简介:摘要: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国家的地方都在宣传读党史,以史为鉴。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2卷)及有关党的其它历史著作,并认真作了读书笔记。回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先辈从来没有放弃,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标签: 学史力行 党的理论 历史规律 致用 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