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现阶段的环境研究中,表现出一些以非法学方法研究环境问题的倾向,包括以国家政策或领导人讲话为基础阐释环境律的“行政解释学”倾向,以成本一效益为唯一分析方法而排斥其他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以及在环境科学、生态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不同学科话语转换缺失的问题倾向。这影响了环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造成环境研究成果难以被法律实践所应用。环境法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部门,在研究目的及研究和应用方法上必然应当具备法学的特质。法学研究以实践为基础,主要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在方法上注重运用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根本特征的法律思维。因而研究环境应当遵循法学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法律思维解决价值判断问题。

  • 标签: 环境法学研究方法 法律思维 价值判断
  • 简介:在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新时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对生态环境治提出新需求。新时代环境基础理论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话语转化为法律话语、学术话语。新时代环境的发展,要构建法理分析的逻辑框架和理论体系。当前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包括适度推进法典化、长江流域立法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增强历史责任感,增强"人民主体"和"生活本位"的研究意识,将学术精力凝聚于主战场,通过高水平研究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新时代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法治 环境法学研究
  • 简介:<正>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环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中外法学发展史中,环境的大发展只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作为一个同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比较环境或比较环境的发展也是在最近二、三十年里才发生。尽管比较环境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对我国环境制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几乎每一项主要环境律的制定

  • 标签: 比较环境法 环境法学 环境法制建设 比较研究 环境法律 法律实践
  • 简介:正义是弥久常新的议题,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正义也被赋予新的含义.环境正义成为环境时代的正义范式。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环境正义主张所有地区与人群包括弱势群体有免于遭受环境损害的自由,有对干净的土地、空气、水和其他自然环境平等享用的权利,经由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达致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民众的福祉。因此,环境研究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传统路径,其范式应当转移到环境正义议题。

  • 标签: 环境正义 范式转移 地区与群体差异 环境损益分配
  • 简介:面对“环境环境未来三十年发展”这一宏伟课题,环境人应当思考怎样为中国的环境治建设贡献智慧。这种思考既要关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要审视环境律的实效性。只有严格地界定、谨慎地使用、认真地构建各种法学概念,环境才能成为一门科学,才能成为环境保护实践的理论指导;只有时时刻刻关注环境能否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标准,不断检验环境律的执行力,环境才不至于沦于空泛。有鉴于此,我国未来之环境研究应当建立在严谨的理论态度和高度的现实关怀之上,以避免四种有害的学术取向,即不顾中国环境现实而创建各种理论,直接用西方理论来完成环境研究;在移植国外的经验的过程中不能完成这类移植的理性论证和良好过渡;没有前提约束地借鉴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或者技术性的研究方法;华而不实的文风,缺乏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耐性。

  • 标签: 环境法学研究 概念 环境法律 实效 法治
  • 简介:高校环境课程教学是我国环境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环境课程教学要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个人素质提升相结合,从而使高校环境教育效果延伸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并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环境课程的重新定位、教学目标的修正、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加强,将有助于提升环境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 标签: 环境保护 环境教育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环境保护教育与环境课堂的融合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尚停留在理论与实务兼修等外观教育的一元层面,亟待填充入生态环保价值观培育这一内化的另一元教学目标,从而实现环境教学目标由内而外的二元设定,培养内外兼修的卓越的环境治人才。

  • 标签: 环境保护法修改环境法教学目标价值观培育
  • 简介:摘要环境保护教育与环境课堂的融合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尚停留在理论与实务兼修等外观教育的一元层面,亟待填充入生态环保价值观培育这一内化的另一元教学目标,从而实现环境教学目标由内而外的二元设定,培养内外兼修的卓越的环境治人才。

  • 标签: 环境保护法修改环境法教学目标价值观培育
  • 简介:由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特殊性,使得环境中的诸多问题在传统法学中难以找到合理性,环境也因此突破了传统法学的一些条条框框而自成特点。环境与传统法学的冲撞,体现了当代法学的发展趋势,即立法价值的多元化、公私法领域的交融以及各部门法之间的协同等。

  • 标签: 环境法 传统法学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冲突
  • 简介:环境知识是法科学生培养的重要一环,但环境课程和环境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环境课程通用的教师中心型教学法和实践型教学法都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需要进行认真反思。因此,环境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突破目前环境课程困境的有效途径。对此,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

  • 标签: 环境法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 简介: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是民法学界高度关注的事情,但民法典制定绝非民法学科自己的事情.环境资源问题由于关涉民法中的资源权属及其交易制度,环境与民法典更是直接相关.所谓"绿色民法典"就是体现了环境保护理念的民法典,如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民法典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环境和民法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都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制定一部面向21世纪民法典的需要.这种现象发人深省:跨学科、跨部门的法学研究是中国法学研究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当代法律制度与法学理论创新的一个瓶颈.

  • 标签: 中国 立法 环境权 民法典 环境法学
  • 简介:环境权理论研究在我国虽已走过了近30个年头,但至今仍陷于主体范围不定、内容杂乱、客体不明、属性不朗等困境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存在诸如习惯于固有思维和传统理论、不遵循研究的科学性和法理性要求、过度宣泄道德情怀和人文精神等研究误区使然。环境研究要走出困顿、突破瓶颈,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思维,另辟蹊径,探寻研究的新进路和新方法。具体而言,应当以环境权的客体作为研究的突破口,重新构建由环境权生成论、本体论、关联论、运行论、保障论、救济论组成的环境权理论体系,并宏观规划环境研究的重点课题。而陷入尴尬的中国环境,应以环境权为核心和基石,重构其理论体系,方能走出幼稚,走向成熟。

  • 标签: 环境权 环境法学 困境 出路
  • 简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环境》课程教学活动中合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 标签: 任务驱动 教学 环境法 应用
  • 简介:随着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在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的兴起,法律诊所课程已成为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环境是一门具有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应用型法律学科,其不仅与民法商学、刑法学、行政法学和诉讼法学等法律学科有交叉性,而且还与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环境律诊所的准确定位对于有效开展环境教学、落实法学实践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 环境法 法律诊所 法学教育
  • 简介:<正>环境环境道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并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环境环境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环境道德,是法律与道德范畴的一部分,属于社会科学新兴的和边缘的学科。它们除具有法律与道德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

  • 标签: 环境道德 环境法 环境问题 环境法规 人类生存环境 可借鉴性
  • 简介:环境伦理与环境陶锡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自然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却对不起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在自然科学中建立了环境科学、人类生态学等科学体系,在社会科学中创立了环境伦理学、环境等理论体系.环境伦理,是将人类...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温室气体 伙伴关系 自然界 可持续 发达国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但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却没有给环境课程相应的地位,教学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环境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 标签: 反思性教学理念 环境法学 教学改革 运用
  • 简介:环境本体论范畴是对环境的存在及其本质的认识和概括,回答“环境是什么”的问题.反映环境的内部构成要素和结构形式。环境的主要本体论范畴包括:环境环境规范、环境的原则、自然资源权、排污权。这些范畴彼此联系形成环境本体论的范畴体系。

  • 标签: 本体论范畴 环境法 自然资源权 排污权
  • 简介:<正>引言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的手段,以及这一手段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的综合体。简言之,文化是人类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它有四种组成要素,即: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即语言文字)。环境,在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文明的进化和文化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各类别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化。环境文化及环境文化学正

  • 标签: 环境法 法文化 文化学 环境文化 相互作用 象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