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7 G玻璃体腔灌洗术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积血(postvitrectomy vitreous hemorrhage,PVH)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H 41例(50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5眼),进行睫状体平坦部27 G套管针两切口,灌洗出玻璃体腔内积血。收集同期PVH 21例(25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期末,观察组中视力提高者22眼(88.00%);对照组视力提高15眼(6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结论27 G玻璃体腔灌洗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H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Ozurdex)植入后患眼短期眼压变化,间接了解22G植入装置巩膜穿刺口的密闭性。方法前瞻、队列设计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52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年龄14~79岁。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43例43只眼,葡萄膜炎伴或不伴黄斑水肿29例2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18例18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巩膜隧道式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治疗。植入前10 min(基线)及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采用非接触气动式眼压计行眼压测量。比较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基线时的差异。基线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眼压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患眼基线平均眼压为14.85[四分位间距(IQR):11.60,17.63 ]mmHg (1 mmHg=0.133 kPa )。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平均眼压分别为11.90 (IQR:8.95,16.30)、13.75 (IQR:9.95,16.80)、13.60 (IQR:10.95,17.20)、14.65 (IQR:12.20,17.50)mmHg。与基线时眼压比较,植入后10、30 min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2 );植入后2、24 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280 )。结论玻璃体腔植入Ozurdex后10、30 min眼压降低较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装式植入装置22G巩膜穿刺口不能立即完全闭合,应适当加强植入后短期眼压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行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护理 方法。 应用在化脓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40 例化脓性眼内炎患者,根据其治疗结果他,探讨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 40 例患者眼部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视力提升病例数显著多于治疗前,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化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损害患者眼部功能的高危急症,开展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行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护理 方法。 应用在化脓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40 例化脓性眼内炎患者,根据其治疗结果他,探讨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 40 例患者眼部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视力提升病例数显著多于治疗前,所有患者康复出院,均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化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损害患者眼部功能的高危急症,开展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此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IV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24例24眼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25例25眼,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眼仅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和黄斑前膜剥除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眼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 m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眼压,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测手术前后术眼黄斑中心厚度(CMT)和黄斑区容积;评估术后1、3和12个月BCVA、CMT和黄斑容积变化量。结果术后1个月、12个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眼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眼CMT值分别为(432.46±66.68)μm和(378.38±42.31)μm,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CMT值分别为(433.20±52.71)μm和(383.00±47.58)μm,均低于术前的(487.58±93.84)μm和(517.64±92.0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12个月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1.68±1.11)mm3、(10.68±0.91)mm3,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1.66±0.66)mm3、(10.36±0.57)mm3,小于术前的(12.86±2.24)mm3和(13.06±1.42)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1、3和12个月与术前BCVA、CMT和黄斑容积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后3眼眼压升高,占12.5%,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VTA治疗iERM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术眼BCVA、CMT和黄斑容积,但联合IVTA对术后黄斑区功能恢复并无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整体护理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眼内炎 患者 82 例, 均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手术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1 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整体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 视力恢复情况 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手术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在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注射于健康兔眼玻璃体腔后的视网膜毒性反应。方法实验研究。新西兰无色素雄兔24只(48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每组12只眼。3个实验组玻璃体腔均注射药液5 ml,分别含更昔洛韦400 μg、2 mg及5 mg,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兔眼玻璃体腔注药前、后1、2、4周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测,另外于注药后1、2、4周每组摘除2只兔双眼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所有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全视野ERG Max-R a波振幅于注药后1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9,P=0.04),两两比较5 mg组(140.50 μV)较对照组(165.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830,P=0.028)。Max-R b波振幅于注药后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14),5 mg组(261.50 μV)较对照组(398.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973,P=0.018)。30 Hz闪烁反应b波振幅于注药后1、2、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9,8.225,8.997;P=0.001,0.042,0.029),两两比较5 mg组(71.30、106.00、63.60 μV)较对照组(118.50、129.00、116.50 μV)明显下降(χ2=-4.142,-2.826,-2.713;P=0.000,0.028,0.040)。光镜下观察2 mg组注药后4周、5 mg组注药后2、4周视网膜组织形态出现内核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神经节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外丛状层染色较淡等异常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注药后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可见光感受器外节膜盘疏松排列紊乱,内节部分线粒体肿胀和积水变等异常改变,且依次加重。结论健康兔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400 μg未见视网膜功能及组织形态异常,注射2 mg和5 mg后可见一定视网膜毒性反应,5 mg更显著。提示临床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时应选择有效的最小剂量,最大限度避免视网膜毒性反应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9-285)
简介:摘要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在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孕早期是胎儿器官生成、血管发育的重要时期。现已有研究证明了VEGF在维持胎儿和胎盘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其水平缺失及下降会影响胚胎发育,导致流产。鉴于抗VEGF药物可能会对母亲和胎儿造成系统性副作用,因此关于孕期玻璃体腔注药的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总结分析现有关于孕期使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23例病例报道,有3例患者经贝伐单抗治疗后流产。提示临床对孕期患者使用抗VEGF药物时应谨慎,并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眼部副作用和全身副作用的可能性,在决定是否在怀孕期间使用药物时,应该考虑暴露的时间与血管发育关键期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物的全身暴露情况。目前临床缺乏孕期抗VEGF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的大样本量研究,其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用眼底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的方式对患者治疗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明确患者治疗后视力、视野平均缺失和平均光敏感度。结果 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比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视野、视力平均缺失和平均光敏感度情况可以发现,两组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针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治疗时,相比于对患者使用单一的治疗方式,眼底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通过此措施对患者治疗,不但可以对其安全进行保证,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健康恢复进行促进,甚至还可让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行ROP筛查并诊断为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3眼病变复发,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眼底病的 80 例患者,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 n=40 )与观察组( n=40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眼底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 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平均视力差异不显著( P>0.05 ),经过为期 3 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72.50% ( 29/40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50% ( 39/40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使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眼底病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眼压水平和视力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容积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PDR Ⅵ期的42例(42只眼)为PDR组;同期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42例(42只眼)为无DR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无糖尿病32例(32只眼)为RRD组。3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屈光不正,对比3组间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容积。结果PDR组眼轴长度(22.34±0.96)mm,短于无DR组(23.74±0.39) mm(t=3.448,P=0.002)。PDR组眼轴长度短于RRD组(23.32±0.90)mm(t=3.151,P=0.003)。眼轴长度无DR组与R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P=0.277)。PDR组玻璃体腔硅油填充量(4.16±0.14)ml,小于RRD组(4.38±0.15)ml,(t=0.990,P=0.012)。结论PDR患者的眼轴更短、玻璃体腔容积更小。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容积似可作为临床医生分析DR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6月 ~2020年 3月期间就诊的 5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 25例)和观察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眼压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眼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底筛查的早产儿中连续1型阈值前期、阈值期、急进性后部型ROP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减量组、对照组。减量组、对照组患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射10.00 mg/ml康柏西普0.015、0.025 ml(含康柏西普0.15、0.25 mg )。检查并记录病变区域、分期、范围(按时钟范围)、附加病变(plus)等。治疗后7 d内应用小儿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行眼底检查,观察plus、嵴和嵴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视网膜血管向周边发育至锯齿缘或瘢痕化情况。随访时间≥24周。疗效评价分为治愈、好转、复发和加重。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NICU住院天数、首次检查时间、首次注射时间、随访时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时间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ROP分类以及疗效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43例84只眼。其中,减量组21例40只眼,对照组22例44只眼。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χ2=1.169)、出生胎龄(t=0.283)、出生体重(t=0.547)、NICU住院天数(t=1.187 )、首次检查时间(t=1.811)、首次注射时间(t=0.492 )、随访时间(t=0.899)以及ROP分类(χ2=0.8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减量组40只眼中,治愈、好转、复发分别为21 (52.5%)、17 (42.5%)、2 (5.0%)只眼。对照组44只眼中,治愈、好转、复发分别为24 (54.5%)、14 (31.8%)、6 (13.6%)只眼。两组患眼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P>0.05 );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4,P=0.269 )。结论0.15、0.25 mg两种剂量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均可有效治疗RO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1月31日至2017年1月30日期间在解放军第971医院眼科确诊为RVO继发ME患者81例(81眼),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7月31日。本次治疗终点设定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稳定后半年未见ME复发。对符合标准的81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其中48例(48眼)完成治疗终点。随访时间最长达到30个月。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纳入研究的81眼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5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66眼,且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48眼完成治疗终点,于治疗后1周及1、2、3、6、9、12、15、18、21、24、30个月分别进行检查。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3±0.2,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激光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CMT与治疗前CMT[(607±158)μ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48眼随诊时间(15.4±5.3)个月,注药次数(4.4±1.3)次。48眼开始激光治疗距离第1次玻璃体注药时间为(4.3±3.5)个月。激光光凝开始时间≤3个月组完成治疗的时间为(12.8±1.3)个月,玻璃体腔注药次数为(4.3±0.8)次;激光光凝开始时间>3个月组完成治疗时间为(18.0±6.6)个月,玻璃体腔注药次数为(5.4±1.5)次。2组间完成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P=0.04);2组玻璃体腔注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4)。结论: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激光在治疗RVO引起ME方面效果显著,对于需要激光治疗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激光治疗,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注药次数,保存患者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