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本用药目录中儿科用药临床情况效果。方法明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部分主要收录的不包括外用药、妇产科用药及诊断用药的药品共有185种,其中共有113种药品含有儿童用药说明,共有16种含有新生儿用药说明。《基本用药目录》基本上涵盖率大部分儿科常见病用药,但是缺少新生儿、早产儿用药安全的相关资料。结果《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中药物剂型针对儿童指出用法的还不到2%,其中大多是儿童“减少用量”,我国药品管理系统已经全面形成,明确指出儿童、成人药物用法不应混淆。结论必须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儿童基本药物、安全药物的目录,为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在呼吸内科用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医院呼吸内科治疗且用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后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记录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较护理前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服药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在呼吸内科用药监护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显著,能够为患者治疗提供帮助,对治疗质量控制有一定改进,有效降低科室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收的儿科患者100例为实验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对照组,组内50例患者均未实施用药规范管制;将2022年1月-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儿科患者设为观察组,组内50例患者均实施用药规范管制;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差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合理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用药规范管制实施在儿科用药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用药合理性,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因素以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门诊未经过药师干预的处方120份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经过药师提出干预意见的门诊处方120份进行不合理用药研究,分析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因素并探讨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结果临床用药不合理因素主要包括给药时间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给药剂型不合理、药物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给药等,其中主要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其次是给药剂型不合理。药师干预后,临床用药不合理因素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增加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的增多,通过药师干预能有效的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中文版ISMP标准)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北京医院2018和2020年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的主要结果。该评估由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药品风险管理学组组织,纳入比较分析的项目为中文版ISMP标准中的10个关键元素、20个核心指标、161个测评项目。每个测评项目依据Likert五级评分法评分,A~E级对应分值分别为0、0、2、3、4分。比较2次评估中的测评项目实际得分和各关键元素百分得分情况,确定2020年评估中获得最大改善(2018年得分为0分、2020年得分为4分)和未得到改善(2020年得分不高于2018年得分)的项目。结果2020年161个测评项目实际得分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 4)比3(2, 4)分,P<0.001]。2020年关键元素Ⅰ(患者信息)、Ⅱ(药品信息)、Ⅴ(药品标准化、储存和分发)项下测评项目的中位百分得分均明显高于2018年[75.5%(50.0%,100%)比100%(100%,100%),P=0.002;25.0%(0,75.0%)比100%(75.0%,100%),P<0.001;50.0%(50.0%,100%)比100%(100%,100%),P=0.003]。2020年评估中,关键元素Ⅳ(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百分得分与2018年相同,均为100%;其他9个关键元素百分得分均高于2018年,其中关键元素Ⅶ(环境因素、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模式)百分得分提高至100%(2018年为94.2%),其他8个关键元素的百分得分为74.3%~97.2%。获得最大改善的测评项目有1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和Ⅷ(员工能力与教育)项下分别有1、7、3、2、1个;未得到改善的测评项目2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Ⅷ、Ⅸ(患者教育)和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项下分别有2、4、2、4、1、11个。结论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有助于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程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抽选100例进行分组实验,根据用药管理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管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全程用药管理措施,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后的药物治疗有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来对全程用药管理在保障临床用药合理性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4.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为72.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结论: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进行全程用药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用药效果,同时最大限度避免不合理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PN)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专业优势、差错控制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安全用药中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等多环节的支持上,体现出在PN安全用药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结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多重支持为病人安全、高质量的PN提供了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为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所展现的实施效果和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并治疗、护理的用药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所有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用药指导和药学干预模式,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用药依从性及用药管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药物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更少,用药依从性和用药合理率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处方不合格率更低。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开展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花费药物的价钱,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用药合理率和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处方不合格情况,值得临床上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