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从粪便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菌,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调查有一定的价值。粪便标本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辨是否为病原菌。此次我们主要分离培养并鉴定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3]。方法:本文利用伊红美蓝平板培养后的菌落特征,再提纯培养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动力实验、生化反应。可鉴定粪便标本中的病原菌。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病原菌耐药性问题严重,我国在多领域已分别建立的耐药监测网络,由于监测技术方法不统一,信息碎片化,无法显示我国病原菌耐药的整体流行趋势和传播规律。因此需构建全国多领域的病原菌耐药监测网络平台,揭示我国病原菌耐药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监测平台中需要使用相匹配的分析指标评价体系。本研究拟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耐药监测分析指标,适用于包括人群、畜牧养殖、环境和食品相关环节等在内的耐药性数据监测与分析。经对我国5个耐药监测网络的调查分析,结合文献及专家调研,初步构建了包含15个病原菌耐药监测分析指标的评价体系,为我国的病原菌耐药监测网络数据收集、整理、评价及预测、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泌尿外科患者,人数为4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2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借助回顾性分析法对所选患者病情进行分析,统计医院感染出现情况,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并研究病原菌耐药特征。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所选400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共计16人,占比为4.00%;在1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病原菌共计23株,其中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分别有2株、16株及5株,占比分别为8.70%、69.57%、21.74%;深入分析本次实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福平较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呋喃妥因较为敏感。结论:患者住院时间大于等于5天、患者患有基础疾病、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接受置管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医院感染的风险,且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多是由革兰阴性菌导致的,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抗感染防治。方法收集心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切口分泌物,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病原菌类型进行鉴定;采用PCR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外科手术患者496例,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5例,感染率7.06%;其中表浅切口感染患者22例,深部切口感染患者13例,分别占62.86%和37.14%,感染率分别为4.44%和2.62%;从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共分离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革兰阴性菌14株、真菌4株,构成比分别为53.85%、35.90%、10.26%;从表浅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革兰阳性菌13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构成比分别为52.00%、36.00%、12.00%;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中分离革兰阳性菌8株,革兰阴性菌5株,真菌1株,构成比分别为57.14%、35.71%、7.14%;分离自深部切口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sX、psm-mec、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5.00%、25%、50%;分离自表浅切口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sX、psm-mec、pvl毒力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2.50%、50.00%、37.50%。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分布在表浅切口、深部切口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术中输血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0.19%、11.17%和13.70%,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与其临床致病性密切相关;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术中输血是影响心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行胆囊穿刺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的223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1例,女性82例,年龄67.3岁(范围:28~93岁)。每例患者抽取胆汁3~5 ml,送至检验科细菌培养室,对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前、后两组,前组(n=124)的收治时间为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后组(n=99)的收治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细菌的耐药率变化趋势。采用WHO细菌监测网提供的WHONET软件对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不同时间段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胆管炎患者147例,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3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8株(26.1%),革兰阴性菌269株(71.5%),真菌9株(2.4%)。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屎肠球菌(49.0%,48/98)、粪肠球菌(20.4%,20/98)、铅黄肠球菌(7.1%,7/98);革兰阴性菌中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33.5%,90/269)、肺炎克雷伯菌(13.8%,37/269)、铜绿假单胞菌(13.0%,35/269)、鲍曼不动杆菌(12.6%,34/269)、阴沟肠杆菌(4.8%,13/269)。2009年至2019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革兰阳性菌(前组∶后组为25.3%∶28.2%)与革兰阴性菌(前组∶后组为74.7%∶71.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85.7%,84/98)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33.5%,90/269)为主。前组中鲍曼不动杆菌占革兰阴性菌比例为7.8%(11/142),后组为18.1%(23/127),比例较前5年上升10.3%;铜绿假单胞菌在前组中比例为16.9%(24/142),后组为8.7%(11/127),比例下降8.2%;其余菌株变化不显著。常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前组:0/15~4/13,后组:55.0%~70.0%;χ2=3.996~16.942,P=0.000~0.046);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较高,但在前、后两组中的耐药率无较大变化;铜绿单胞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升有降;大肠埃希菌的总体耐药率较平稳,呈轻度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009年至2019年各种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无明显变化,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是最主要病原菌,感染比例无明显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比例大幅上升,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菌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科及特需病房2 392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深部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的13种病原菌,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变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感染分布,按标本类型分为肺泡灌洗液组和深部痰液组。按患儿感染情况分为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对感染患儿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2 392例患儿中男1 407例、女985例,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5%(1 020/1 407)比74.2%(731/985),χ2=0.87,P=0.35]。共检出1 751株12种阳性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为73.2%。其中913株(38.2%)肺炎支原体、514株(21.5%)肺炎链球菌、381株(1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79株(11.7%)流感嗜血杆菌,未检出嗜肺军团菌。所有病原菌感染的四季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1)。肺泡灌洗液组阳性检出率高于深部痰液组[81.6%(614/752)比69.3%(1 137/1 640),χ2=39.89,P<0.01]。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患儿住院时长、感染的发热时长、除乳酸脱氢酶外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病原菌感染患儿患肺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类百日咳综合征、鼻炎或鼻窦炎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9、103.56、3.96、27.38、24.50、41.66,均P<0.05)。肺炎支原体患儿出现肺不张(63例,7.7%)、胸膜炎(260例,31.9%)和胸腔积液(120例,14.7%)等影像学改变较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儿最容易累及心脏系统(2/9),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出现血液(3/19),泌尿(2/19),消化(4/19)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1/19)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结论天津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菌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建议临床医师在关注患儿呼吸道症状外,也需关注病原菌感染后引起的并发症,从而阻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的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本院泌尿科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其泌尿系统的病原菌,比较泌尿系统病原菌的类型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5株(54.17%),革兰阳性菌30株(25.00%),假丝酵母菌25株(20.83%)。革兰阴性菌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菌(76.92%);革兰阳性菌中大部分为鸟肠球菌(40.00%);假丝酵母菌中大部分为白假丝酵母菌(52.00%);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对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敏感度较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与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的是鸟肠球菌;对头孢呋辛、替考拉宁和青霉素G敏感度较高的是白假丝酵母菌。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因此,在对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原菌实施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 对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检验结果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药敏实验情况。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泌尿科诊治12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行微生物检验,回顾性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2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经细菌培养共培养出菌株119例,占比最高的为革兰阴性菌63.03%(75/119),且革兰阴性菌中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大肠埃希菌,占比72.00%(54/75)。革兰阳性菌在119例菌株中的占比为23.53%(28/119),且革兰阳性菌中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粪肠球菌,占比为53.57%(15/28)。假丝酵母菌在119例菌株中占13.44%(16/119),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占比81.25%(13/16)。药敏实验显示,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结论 维生素检验能够明确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据此可以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及预防,保障治疗效果,降低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临床检验与结果。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晨起中段尿作为具体样本,进一步充分检验样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敏感性等,然后探究具体结果。结果:针对分离的菌株进行探究,可以看到病原菌的分布比例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粪肠球菌等。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具体比例,以此进一步有效明确病原菌的具体分布和耐药情况等,进而有效选择相对应的抗生素,这样能够呈现出应有的治疗效果,有效避免或者减少抗生素滥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78例烧伤伴发感染患者,男52例,女26例,年龄(51.2±15.7)岁,年龄范围为26~83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来源、药敏结果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来源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279株,创面分泌物81.4%(227/279)、深静脉导管头9.7%(27/279)、痰培养6.4%(18/279)、血培养1.4%(4/279)、尿培养1.1%(3/279)。革兰氏阴性菌76.0%(212/279),革兰氏阳性菌20.8%(58/279),真菌3.2%(9/279)。革兰氏阴性菌是感染病原菌的主要组成部分,耐药情况较革兰氏阳性菌严重,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具有高敏感性,但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创面感染是烧伤患者感染的主要类型,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定期监测病房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可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密云地区腹泻患者便标本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以密云区医院和密云中医医院为哨点医院,收集腹泻患者便标本,分析腹泻致病菌的型别分布及耐药特征。结果 共监测腹泻患者270例,分离致病菌89株,分离阳性率为33.0%,其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49株,沙门氏菌19株,副溶血性弧菌16株,弯曲菌5株。16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00%。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多重耐药严重,并出现耐药模式重叠情况。结论 应加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沙门氏菌耐药趋势的主动监测,建议在细菌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中,明确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以及耐药情况,选取适合药物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浙江衢化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存在肺部感染)60例与对照组(无肺部感染)60例。采集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分离病原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中,分离病原菌6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06%(41/64)。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吸烟史和吞咽功能障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0.315、2.172,均P>0.05);研究组年龄>60岁(67.19%)高于对照组(32.81%),合并基础疾病(69.23%)高于对照组(30.77%),既往肺部疾病(65.63%)高于对照组(34.37%),大面积梗死(69.57%)高于对照组(30.43%),侵入性治疗(73.08%)高于对照组(26.92%),昏迷(72.00%)高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5、8.547、4.261、24.859、7.070、6.114,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既往肺部疾病史、大面积梗死、侵入性治疗和昏迷为影响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4.192、2.686、1.974、5.685、3.401、4.895,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肺部感染中年龄、基础疾病、肺部疾病史、梗死面积、侵入性治疗和昏迷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予以探究。方法:10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20年1月-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胰腺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血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胰腺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 372例胰腺肿瘤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116例(8.5%)。血培养共分离出15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需氧菌127株(81.4%),以大肠埃希菌(42株)、肺炎克雷伯菌(34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为主;革兰阳性需氧菌25株(16.0%),以屎肠球菌(11株)、粪肠球菌(3株)、咽峡炎链球菌(3株)为主;厌氧菌4株(2.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0.5%,对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4%。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20.6%,对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的耐药率为5.9%。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41.7%,未发现对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耐药菌株。肠球菌属和咽峡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7%和33.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胰腺肿瘤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对此临床应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并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期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干预血流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路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旨在为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科治疗的2 085例尿路感染患儿的尿培养与药敏结果。结果共收集2 238份尿液标本,检出菌株240株(10.72%),其中真菌2株(0.83%),革兰阳性菌87株(36.25%),革兰阴性菌151株(62.92%)。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1.67%,28/240)、肠球菌(29.99%,72/240)与大肠埃希菌(41.25%,99/240)。2014—2019年,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阳性检出率逐年提高,其中2019年肠球菌分离率(χ2=5.438,P=0.020)、大肠埃希菌检出率(χ2=4.749,P=0.029)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χ2=8.181,P=0.004)较2014年提高。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均为0;对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70.00%。肠球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分别为利奈唑胺(0.00%,0/72)、呋喃妥因(16.67%,12/72)、万古霉素(4.17%,3/72)。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与大肠埃希菌是院内尿路感染患儿的常见病原菌,其中肠球菌检出率逐年提高,同时ESBLs的检出率也迅速提高,且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入需进行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1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记录、统计,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情绪状况、护理质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对上述情况作影响因素占比分析,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采用χ2检检验偏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影响因素总结完成后,基于此制定一个科学、积极的护理应对措施。结果探查出患者性别与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无明显统计学关联(P>0.05);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情绪状况、护理质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等与肠外科手术感染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并非单因素层面,而是存在多因素层面,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并制定一个科学、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