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拷贝数时,溶血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采集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并同时配制出含不同浓度Hb血清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含不同Hb浓度及不含Hb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当标本中Hb浓度小于32g/L时,Hb对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拷贝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当Hb浓度较低时,Hb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无显著影响,因此较低浓度溶血标本可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定量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75例作研究组样本,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样本,对2组受检者实施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HBsAg、抗-HBe、抗-HBc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是(7.45±2.84)′105,远高于其他组(P<0.05);HBsAg、HBeAg、抗-HB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用于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合理制定抗乙肝病毒复制的用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HBVDNA)现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HBVM)模式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2018年首次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就诊进行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筛查孕妇,对HBsAg阳性者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DNA量。结果 HBsAg筛查阳性并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者共3451例,HBV感染模式有9种,HBVDNA阳性者1111例,占32.19%。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占总孕妇的90.52%,“大三阳”孕妇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9.63%,与其他HBVM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能真实反映体内HBV复制情况,HBsAg、HBeAg双阳性者是HBV母婴传播的防控重点。围产期应密切监测HBVDNA载量,及时提供抗病毒治疗,预防宫内感染和垂直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abbot 药盒检测,其中大三阳100例,小三阳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都采集空腹静脉血,然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和荧光PCR技术测定,对两种检测技术检测乙肝类型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荧光PCR测定组大三阳、小三阳的阳性检出率均高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较高,可以准确诊断出乙肝类型,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尿液标本保存时间给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带来的影响。方法:采集本院自 2015年 8月至 2016年 8月期间纳入的 32份不同水平含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 ,包括高载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中载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低载量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阳性标本,保存于 4℃环境下 3天、 7天、 14天,均予以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结果:在此次纳入分析 32份尿液标本检测中均可成功检测,显示检测中不发生假阳性与抑制的现象,在第 0、 3、 7、 14天所有样本的总体检测情况均不发生明显下降或者上升的趋势,存在可靠的稳定结果,但在不同尿液标本保存时间下采取 t检验方式处理所有样本 ,巨细胞病毒 DNA载量之间, P> 0.05,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结论:保存于 4℃环境下 3天、 7天、 14天尿液标本的巨细胞病毒 DNA检测载量不发生显著降低与上升的现象,具有稳定可靠的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DNA(HBV-DNA)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420名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420名患者的临床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进行定性检测,根据乙肝两对半定性结果进行分组,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量检查。结果9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8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93.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19±1.16)×107/ml;130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2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71.7%,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4.73±2.49)×105/ml;38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cAb标本中有13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34.2%,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2.13±1.37)×104/ml;75份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b的标本HBV-DNA阳性23例,阳性率为3.1%,荧光定量PCR拷贝数为(6.07±0.86)×103;82份乙肝病毒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HB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3%,荧光定量PCR拷贝数(2.77±0.79)×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在多种模式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血清或阴性血清都可查出,能较真实反映体内HBV感染、复制和病毒载量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病毒DNA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PCR检验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乙肝病毒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患者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患者实施荧光定量PCR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观察患者DNA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结果。结果:研究证实,100例患者中,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有53例,患者阳性率53.00%,CT数值平均为(30.60±2.48),而阴性样本曲线水平无改变。乙肝病毒患者DNA白细胞计数为(6.49±2.45)×10 /L,阴性患者检出结果为(6.71±2.41)×10 /L,患者检验数值无差异(P>0.05)。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验阳性率为50.00%,与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DNA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PCR检验效果较好,可以更为准确的检测阳性患者,且检测准确性要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极大程度上避免漏诊和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EB病毒DNA提取和定量检测,分析EB病毒感染与肝功能异常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择了5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采集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利用PCR技术进行EB病毒DN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存在EB病毒感染,且其DNA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这表明EB病毒可能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结论: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和治疗指导。建议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常规EB病毒DNA检测,以早期发现和治疗EB病毒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EB病毒DNA提取和定量检测,分析EB病毒感染与肝功能异常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择了5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采集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利用PCR技术进行EB病毒DN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部分肝功能异常患者存在EB病毒感染,且其DNA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这表明EB病毒可能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结论: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和治疗指导。建议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常规EB病毒DNA检测,以早期发现和治疗EB病毒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病毒DNA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肝硬化患者128例,分别运用普通PCR技术和磁珠法高敏感试剂盒检测HBVDNA阳性率。结果普通荧光定量检测HBVDNA阳性时未抗病毒治疗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抗病毒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HBVDNA总检出率在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当常规检测不能再检出HBVDNA时,建议采用高敏感的方法确定患者是否还存在低水平的HBVDNA复制,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生物素探针分子杂交检测血清乙肝病毒 DNA的结果。方法 针对 60例不同人群乙肝病毒经 RPHA、 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五项指标后分为三组,分别为 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组( n=24);单项抗一 HBC阳性组( n=25)乙肝五项指标皆阴性组( n=11),对三组病例检验后的阳性数、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的关系、 HBV-DNA的检出和被检验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结果 检测出 HBV-DNA阳性 14例,占总数的 23.33%,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关系不大。在 14例被检验者中,有 5例为肝功能异常,异常率为 35.71,对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人群,体内病毒复制和感染性以及预后判断均需要慎重对待。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生物素探针分子杂交检测血清乙肝病毒 DNA的结果。方法 针对 60例不同人群乙肝病毒经 RPHA、 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五项指标后分为三组,分别为 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组( n=24);单项抗一 HBC阳性组( n=25)乙肝五项指标皆阴性组( n=11),对三组病例检验后的阳性数、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的关系、 HBV-DNA的检出和被检验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结果 检测出 HBV-DNA阳性 14例,占总数的 23.33%,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关系不大。在 14例被检验者中,有 5例为肝功能异常,异常率为 35.71,对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人群,体内病毒复制和感染性以及预后判断均需要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