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973年4月宜宾县城北公子山出土的东汉岩墓石棺上浮雕有鲟鱼画像。该岩墓共出土画像石棺三具,其中一具大石棺的左棺板上高浮雕一组“观禽捕鱼图”:水中有三禽鸟捕鱼,其中二禽争夺一鱼,另一禽单独爪抓一鱼;岸上有二人观看,一人捧腹欲蹲,另一人举双手作欢呼状。此幅石刻因反复搬迁已损坏,但图的主体部份即鱼尚可看清(图一,墨线)。另一具小石棺的右棺板上高浮雕一组“厨炊宴饮图”:在帷幔高挂的屋内,正壁右角挂有一猪腿、一大鱼、一鸡和一器物;其下一人跪坐,正操刀在俎上剖一大鱼(图二);房中央置一燃着火焰的炉灶;屋后有二人正跪坐对饮。

  • 标签: 鲟鱼 石刻画像 宜宾县 黄鱼 画像石棺 高浮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9-22
  • 简介:    一、徐州汉代石刻的单体空间造型    1.同一物象的多面视点造型  汉代石刻单体物象造型第一种视觉表达,即现代民间美术的空间群体物象的主题展开式造型和面面俱到式造型就是汉代石刻主要的空间造型处理方式,  2.深入物象内部里外并存的表达  汉代石刻单体物象造型表达的另外一种形式是透过表层深入物象内部里外并存的视觉处理方法

  • 标签: 徐州石刻 画像空间 石刻画像
  • 简介:<正>近年来,汉代画像石刻的进一步研究整理,展示了不同地区画像石的个性特征。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待于解决的课题,即;这些艺术个性是怎样形成的?其中有那些审美因素和艺术表现经验作为前导?它们的纵向剖面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迹象?在这里,我想撷取“楚辞”和“南阳汉代画像石”二种艺术实例来做一试探性的比较,以找出彼此之间的承续和交叉,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依据。

  • 标签: 南阳汉画 汉代画像石 石刻 神话传说 楚文化 歌舞
  • 简介:印人之别号中,每见有以“印”为定语者。据余所知,当以清朝同光时之魏稼孙为嚆矢。魏之号“印奴”,有赵之谦所刻细朱文长方形印为证。老辈印人中,如王福盦号“印佣”,韩师登安号“印农”。与余同辈者,余号“印迷”,亡友又兼同社(西泠)傅嘉仪则号“印道人”。

  • 标签: 《金石刻画臣能为》 篆刻艺术 艺术风格 治印艺术 艺术创作
  • 简介:汉代的画像砖、石,是盛行于汉代中期建筑石料与墓穴石壁上的雕刻画。其刻画内容涉及范围之广博、内涵之丰厚、雕刻技艺之精湛、布局之俊美,至今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上至反映豪门权贵车骑出行、庖厨宴饮、歌舞百戏、对奕蹴鞠,下到展现百姓农耕生产、放牧渔猎、机织冶

  • 标签: 乐舞百戏 石刻 歌舞百戏 历史和艺术价值 建筑石料 农耕生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26
  • 简介:    二、南阳汉画像石对动物图案教学的外延    现成的动物图案教学方式一般采用动物的写生、动物画的临摹,    一、南阳汉画在动物装饰上的表现    汉代的南阳是著名的帝乡,艺术家从来都是像表现人类一样表现动物

  • 标签: 刻动物 动物装饰 南阳画像石
  • 简介:<正>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弯长乡的博什瓦黑地方,于1958年发现一组石刻。1982年4月凉山州文化部门组织本州以及北京方面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前往调查,基本弄清了这一组面积达440平方米石刻的情况。《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总第4期上,发表了凉山博什瓦黑石刻调查组(黎家芳执笔):《凉山博什瓦黑石刻调查简报》(以下简称《简报》)。在凉山彝族聚

  • 标签: 南诏德化碑 南诏大理 凉山彝族 原始宗教 石刻画像 南诏野史
  • 简介:汉代和北魏的石刻中描绘的丁兰侍亲传说有侍奉母亲和父亲两种,而侍奉父亲在早,侍母为后出;名字有丁兰和丁兰父两称,又实为一人。到北朝时期,侍奉母亲的丁兰又变成女性,丁兰的丁表示身份,就是汉代的丁奴婢。《木兰诗》的传说由此产生,诗歌的写作时间也就应该在北魏时期。在文化层面上,故事由孝提升到了忠,最后成为忠孝两全统一的典范。后来木兰为了体现性别差异又变成了花木兰,花木兰就是木兰。元代以后,丁兰是二十四孝之一的主角,孝顺侍奉的对象不再为一个人,而是父母双亲,一事分合变化凡三次。

  • 标签: 古代石刻 丁兰 孝道 木兰诗
  • 简介:宋代画院考试画师,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师们以为这没什么难的,有的画一只小船系在岸边孤树下;有的画一只鹭鸶栖息在船篷上,使人感到四野无声,万分寂寞。可一幅幅都落选了。只有一幅,画一个船工坐在船尾吹笛。笛音引来了几只小鸟。此外再无一人了。“野渡无人”,并不是连船工也没有,只是说无人渡河。

  • 标签: 语文 写作指导 宋代画院 画师考试 韦应物 唐诗
  • 简介:《蚀刻画》这篇小说描述了一对中年夫妇在共同生活了十五年以后,竟然分离了。造成丈夫出走的直接原因,是妻子撕毁了他非常珍爱的一幅蚀刻画,而根本原因却是妻子对丈夫缺乏真正的了解和尊重。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领会到:美满的婚姻,必须基于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夫妻之间,尽管共同生活了许多年,两人的性格、爱好、习惯也常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尊重对方,求同存异,也会导致感情的破裂,甚至不能白头到老!小说的语言幽默,含蓄,哲理性强。小说的结构严谨,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结尾耐人寻味。

  • 标签: 蚀刻画 结构严谨 版画 性格 橱窗 艺术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很久以前听过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位"郎中",也就是医生,他的门首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凡是有人来找我",下联是"俱是不怕死之人"。不知是因庸医杀人,别人给他贴的,还是医生自谦,幽了一个默。我觉得这对联好玩,也跟着效仿,常在有人求我画像的时候,先说:"敢让我画像的,都是不怕丑化的人!"有时我还边画边讲一个玩笑,这玩笑还是跟我孙女学的。有一次,我给一位朋友画像,我的小孙女在一旁观看,看着看着便自言自语地说"我爷爷总爱给别人画像,有时快,有时慢,快时不过三两分钟,慢时说不定得十天半月。可是有一点,不论时间长短在效果上都是一样的,反正不像。"这笑话于我有备无患,必要时可以用此解嘲。我运用画像这种形式演过一个魔术节目。

  • 标签:
  • 简介:拨打手机的老人在稽灵山公园围墙根下,那个老人正在晒太阳。阳光像乖巧的猫,偎在她的膝头,她双手摩挲着,像抚摸阳光,也像是在抚摸自己。她掏出了手机和一个小本本,对着小本本开始按键:1—3-9—5—6—2—6—1……

  • 标签: 画像 老人 手机 阳光 抚摸
  • 简介:日前,回老家处理那幢家族百年老屋,回来没多少时日,紧接着又要回去,不是老屋出了什么状况,而是一位熟悉的画家电话邀约,希望我能陪他回去处理一件棘手事.说我是本地人,又有些名望,仰仗我帮他这个忙.尽管不甚情愿,可还是盛情难却,遂答应了他.后问究竟是一桩什么事,他说他八月出国办画展,主办方希望能有几幅早期作品,他记起在韦家泊插队时画的一幅人物肖像可用.

  • 标签: 画像 早期作品 人物肖像 主办方
  • 简介: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 标签: 大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