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沙子沉积后的再次活动和贯入是深水碎屑沉积层系的重要作用。北海中部和北部的古近系地层很好地记录了这些作用所形成的特征,那里有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在很大范围对砂岩和泥岩层段的储层形态和流体流动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规模、形态以及与母岩砂体的关系,在北海古近系地震资料中看到的大规模砂岩贯入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翼状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边缘陡倾的整合砂体的一侧或顶部(有时)发源的不整合地震异常,可能属于沉积成因或贯入成因。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50m,可以10~35°的角度切入已压实的泥岩层段达100~250m。翼状贯入体的形成可能与原有构造没有关系,但通常会利用包围泥岩中的多边形断层系。第二类:锥形砂岩贯入体,表现为从独特反射点发源并向上延续约50~300m的锥形振幅异常,而这种反射点位于可能的母岩砂体的上方几米至1公里处。这些贯入体的厚度可达60m,其大部分范围都与层面不整合,倾角介于15-40°之间。供砂层系的性质是推测的,但可能具有近于垂直的软弱带,如喷蚀通道(blowoutpipe)或多边形断面,而贯入体本身似乎并不受原有断层系的控制。第三类:项部贯入岩复合体,是在较大规模母岩砂体之上形成的贯入体网络。这些贯入体要么太薄,要么形状太复杂,因而地震数据无法很好地显示。尽管各个贯入体的规模很小,但所构成的顶部贯入岩复合体的体积却可能有重要意义。大规模的砂岩贯入体通常终止于不整合面,如Balder组底面(古新统最上部)、Frigg组顶面(下始新统)或渐新统底面,在那里它们可能已突出古海底。由于砂岩贯入体通常都有很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可以成为重要储层和厚泥岩层序中有效的流体通道。由于砂岩贯入体的地层位置�
简介:摘要:我国金属矿山大部分的尾矿多以堆存方式处理,大量堆存尾砂利用率低,尾矿库安全隐患频发,如何解决尾砂的利用问题迫在眉睫。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结剂时,控制其他条件不变,通过物理实验得出充填材料中的胶结剂含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分别设置养护3d、7d、28d三个龄期,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养护的标准试件进行压力实验,设置三组不同的水灰比分别为0.5、0.8、1.0,通过单轴压力实验测出试件在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的强度值,判断抗压强度与料浆浓度的关系;
简介:摘要: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对养护龄期敏感程度最高。为了研究A铁矿全尾砂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种类全尾砂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影响,本文以A铁矿全尾砂为充填骨料、水泥为胶结材料,通过单因素四水平试验研究了全尾砂的粒度分布、碱度系数和活性系数以及料浆质量浓度,分析了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与养护龄期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显示,A铁矿的全尾砂中值粒径只有14.2微米、碱度因子2.31、活性因子2.12,是一种级配良好、活性高的碱性超细全尾砂;随着灰砂比和泥浆质量浓度的增大,全尾砂的胶结物强度呈现指数关系,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增大,其强度逐渐增大,其拟合关系为0.97,0.96,0.92;料浆强度对料浆寿命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灰砂比,其次是料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