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放射性碘125I密封籽源治疗腮腺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探讨护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注意事项,更好的做好医护人员及病患的防护。放射治疗是目前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1,涎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以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化疗药物。随着放射治疗学科的不断发展,精确放疗的概念被提出来,精确放疗的目的是提高靶区的剂量,更好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因此,精确放疗已经成为放疗界提高疗效共识的目标。放射性粒子植入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确放疗,具有近距离、定位准确、适形、低剂量和微创的优势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行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不仅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还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对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肝癌Huh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2只裸鼠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组移植瘤植入一枚活度为2.96×107Bq粒子,对照组植入一枚活度为0的空粒子。每4天测量1次移植瘤体积,记录肿瘤生长曲线。28 d后取下移植瘤,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1评估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A、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缓慢,粒子植入后12 d两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P<0.05),随着观察时间延长,两组肿瘤体积差距加大,在28 d时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963.61±89.56)mm3和(602.10±75.98)mm3(t=7.122,P<0.05)。两组移植瘤组织中CD31均有表达,观察组的MVD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0,P<0.05)。观察组VEGF-A、HIF-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80、6.414、10.890、12.250,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通过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VEGF-A、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行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8例,对比治疗前后气促指数、管腔直径、管壁厚度、管壁周围病灶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11枚(直筒型支架2枚,L型支架2枚,Y型支架7枚,共使用粒子243颗)。支架置入后2周内出现移位2例,后重新置入并固定,未再移位。中位支架置入时间为2.9(2.3,3.0)个月。治疗后的气促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0.1和3.4,t=8.881,P<0.01);复查支气管镜,1例气道腔内肿瘤残余,其余7例气道腔内肿瘤完全消失,气道黏膜光滑、苍白、部分瘢痕形成(呈放疗后改变);复查胸部CT,病变处管腔直径显著扩大(分别为13.1和3.3 mm,t=-7.839,P<0.01),管壁厚度明显缩小(分别为4.3和14.4 mm,t=7.620,P<0.01),7例管壁周围病灶完全消失,1例病灶缩小>5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24.8,31.5)个月,1例2年内复发,2年无复发6例。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气道、缓解气促症状,同时具有内放疗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围手术期特殊护理与常规护理在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中的效果差异,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00名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等基础护理措施。对照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干预、疼痛管理、放射性防护措施的加强,以及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的预防性护理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评估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具体而言,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5±1.5)天,短于观察组的(10.2±2.1)天;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4%(12/5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2.5±5.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0.3±7.2)分。结论: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中,实施特殊护理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特殊护理策略,以优化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支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判断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变情况,以TPS系统设计,定制携带125I粒子的食道覆膜支架.于透视监视下经口腔置入.结果食道支架全部一次性置入成功,术后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复查支架及125I粒子无移位及脱落,术后1个月复查CT可见食管及周围病变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置入明显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饮食困难,并且能有效控制并且进展,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关键词食管癌;125I粒子;支架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60-02
简介:目的观察^125I粒子对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在胸腔镜探察下,于腋前,后线间做8cm切口,辩明肿瘤情况,与术前TPS方案对照,计算出放置^125I粒子的数目和适当位置。各粒子间距2cm。同样在转移的淋巴结处放置。结果症状在术后1周均有减轻。2周后胸片、CT检查,平均体积缩小1/4,2例有中心液化,1例于2周后肿瘤阴影基本消失。1例肿瘤体积缩小1/3,心包积液消失。结论^125I粒子种植于非小细胞肺癌行近距离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患者,可有近期疗效,是值得进一步应用与观察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碘125 粒子(125I)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125I 植入治疗的7例胰腺癌患者总结,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54~80 岁,平均年龄为65.57岁。Ⅳ期患者6例,Ⅲ患者1例,均行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胰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近期有效率为42.86%;治疗前重度疼痛5例(占71.4),轻中度疼痛2例(占28.6%)。治疗后,患者重度疼痛2例(占28.6%),轻中度疼痛7例(占71.4),所有患者疼痛均有好转。7例患者OS为3个月~9个月,中位OS为5个月。结论 125I 植入治疗胰腺癌有一定疗效,尤其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25I粒子植入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均为本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计例数为40例,入组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近期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40例患者均存活,接受CT检查后判断CR、PR、SD、PD分别为9例、10例、15例、6例。局部控制率85.00%。治疗有效率47.50%。研究结果证实,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和术后D90属于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选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确保肿瘤局部良好控制,治疗安全性高,属于应用价值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案。分析结果证实,男性患者、肿瘤最大直径高于4.5cm,D90≥120Gy对近期疗效存在一定影响,需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