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改善大豆浓缩磷脂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性能,拓宽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本研究以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采用无溶剂介质的方法,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乙酰化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乙酸酐加入量对乙酰化改性大豆磷脂酰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最终确定了大豆浓缩磷脂乙酰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0min,乙酸酐加入髓为3%时,改性后的大豆磷脂的酰化率为68.92%。同时,对改性前后大豆磷脂的乳化性能和钙皂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经乙酰化改性后的磷脂,其乳化性能和钙皂分散性能较原料大豆浓缩磷脂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酰化率越高的乙酰化改性磷脂,其钙皂分散性能越强。
简介:目的为了改善聚乳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韧性,在PLLA中混合卵磷脂材料进行电纺丝,以制备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使用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卵磷脂材料,利用红外拉曼光谱仪观察其共混性能,使用电纺丝的方法制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并采用滴液法测定接触角和液体渗透法测定孔隙率,最后使用万能试验机考察卵磷脂浓度对共混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加入卵磷脂对电纺丝纤维的表面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两种材料经过物理混合后,材料保持了卵磷脂的生物活性。随着卵磷脂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的接触角逐渐降低,由纯PLLA无纺布的75.2°。降至10%浓度卵磷脂的32.5°,证明材料的亲水性逐渐增加。而电纺丝支架的孔隙率为74.4%到81.8%,适合应用于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最后,随着共混材料中卵磷脂浓度的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结论卵磷脂可以增加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和整体力学强度,使之更加适用于血管组织工程领域。
简介:目的:复制大鼠酒精及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必需磷脂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实验持续4周。A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ml/100g体重。B组(模型组):白酒灌胃,每天1ml/100g体重,同时cct4腹腔内每次注射0.025mg/100g体重,每周2次。C、D、E组(必需磷脂小、中、大剂量组):在B组基础上预先灌胃必需磷脂相应剂量。F组(阳性对照组):在B组基础上凯西莱预先腹腔注射。第4周末取血检测ALT、AST、SOD、MDA、GSH—Px等项目。实验结束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行病理检验。结果:酒精及四氯化碳可引起大鼠肝功能损害、脂质过氧化加重,组织学出现肝纤维化表现。给予必需磷脂可明显减轻这些改变。结论:必需磷脂对大鼠酒精及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有明显防治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种抗磷脂抗体(aPL)亚型在健康人群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IgA-aPL检测在AP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2006年悉尼国际APS分类标准,选取2019年7至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S患者共计21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66例,女152例,年龄(44.5±15.4)岁,包括原发性APS患者148例,继发性70例,并同期1∶1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中IgA/IgG/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CL)及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I)。比较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gA-aPL对APS的诊断价值。结果APS患者中,IgA-aCL、IgA-aβ2GPI的阳性率分别为20.6%、15.6%,而在IgG/IgM-aCL或IgG/IgM-aβ2GPI阴性的个体中,二者的孤立阳性率仅分别为2.3%、0.9%。IgA-aCL、IgA-aβ2GPI孤立阳性不能用于有效识别APS患者(P=0.216、1)。联合IgG/IgM-aCL诊断A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明显优于IgG-aCL单独使用时(AUC=0.776,P<0.01),而IgA/IgG/IgM-aCL三联检测时AUC为0.833,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对APS的诊断价值(P=0.287)。对aβ2GPI而言,联合IgG/IgM(AUC=0.875)或IgA/IgG/IgM型抗体(AUC=0.875)的诊断效能与IgG-aβ2GPI单独使用(AUC=0.869)时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IgA-aPL阳性APS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瓣膜损伤(P=0.044)及血小板减少症(P=0.014)。结论在已有的狼疮抗凝物、IgG/IgM型aCL和aβ2GPI等血清学标志物基础上,增加IgA-aCL与IgA-aβ2GPI并不能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查对APS的预测价值,但IgA-aPL与心脏瓣膜损伤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症状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抗磷脂抗体外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资料齐全的APS患者169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100例)和非血栓组(69例)。纳入患者年龄为(41±15)岁,男23例,女14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抗磷酯酰丝氨酸/凝血酶原(PS/PT)抗体,通过STA Compact凝血检测系统测定狼疮抗凝物(LA)。计算所有患者的全面APS评分(GAPSS)。比较血栓及非血栓患者抗磷脂抗体外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PS患者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血栓性APS患者年龄及病程显著高于非血栓性APS患者[(45±17)岁比(35±9)岁和M(Q1,Q3)12.0(3.8,84.0)个月比48.0(12.0,108.0)个月,均P<0.05],血栓性APS患者中男性、原发APS、吸烟、血小板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均高于非血栓性APS患者(均P<0.05)。血栓性APS患者抗核抗体阳性、aCL阳性、抗PS/PT抗体-IgM阳性、抗PS/PT抗体-IgG阳性比例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血栓性APS患者(均P<0.05)。血栓患者GAPSS评分显著高于非血栓患者(均P<0.05),动脉血栓患者的评分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11.222,95%CI:1.119~112.544,P=0.040)及D二聚体水平(OR=1.002,95%CI:1.000~1.003,P=0.037)是APS患者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栓性APS患者年龄大,病程长,男性、原发APS、吸烟、高血压、血小板减少、糖尿病比例更高、GAPSS评分、D二聚体水平更高。吸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APS患者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