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版通则1105、1106,采用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比较研究,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验证,分别计算各试验菌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计数方法,并对其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采用平皿法试验细菌回收率为0、对霉菌及酵母菌总数高于70%,而薄膜过滤法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回收率在50~200%之间,大肠埃希菌(控制菌检查)适用性试验满足要求。结论:本品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霉菌及酵母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地去除本品抑菌活性,因此,本品未选择平皿法,而采用了薄膜过滤法,该方法验证表明准确性、有效性及重现性较好,可用于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的微生物限度计数和控制菌检测。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TB系统对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I.S的检测,结果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90.8%,其中大肠埃希菌929株(78.4%)、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0.5%)和奇异变形杆菌69株(5.8%)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93.1%、88.7%和79.7%。住院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低于门诊患者(87.0%对9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4.4%、38.7%和23.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89.5%和87.5%。结论尿标本培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杆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之一。
简介:目的评价磷霉素氨丁三醇(FMT)治疗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LUT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接受FMT或左氧氟沙星(LEV)单药治疗的急性单纯性LUT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MT组和LEV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尿培养细菌检出情况、检出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MT组纳入患者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年龄29-68岁,平均(51±10)岁;LEV组纳入患者56例,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31-66岁,平均(52±10)岁;疗程均为3-7d,治疗前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治疗后FMT组痊愈59例,显效5例,临床有效率为91.4%(64/70);LEV组痊愈28例,显效4例,临床有效率为57.1%(32/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01)。FMT组尿培养细菌阳性者46例,46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3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7株(48.6%);变形杆菌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株;粪肠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LEV组尿培养细菌阳性者37例,37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29株,其中产ESBLs菌株14株(48.3%);变形杆菌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株;粪肠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FMT组和LEV组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91.3%(42/46)和56.8%(21/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01)。FMT组检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FMT的敏感率为76.5%(13/17),LEV组检出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LEV的敏感率为35.7%(5/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FMT组和LE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8/70)比16.1%(9/56),χ^2=0.575,P=0.448]。结论FMT是一种治疗急性单纯性LUTI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应用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 g/d,睡前顿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前列舒通胶囊(1.2 g/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6/56),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较对照组[10.7%(6/56)]显著降低(P
简介:摘要1例2岁精索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后接受单次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7 mg静脉滴注镇痛。用药后约17 h,患儿出现肉眼血尿,超声检查示膀胱内血块,尿常规检查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50个/高倍视野(HP),尿蛋白(+++)。患儿同期未使用其他药物,考虑患儿的血尿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有关。先后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1次/d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5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6 d后,患儿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3个/HP,尿蛋白(+++)。11 d后复查,尿潜血(+),镜检红细胞0个/HP,尿蛋白(++)。1个月后复查,尿潜血(-)、尿蛋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产后出血的72例患者(2017年4月—2018年4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催产素组与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组,每组各36例。其中催产素组患者采取催产素药物进行治疗,而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组患者采取卡前列氨丁三醇药物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2h、24h的出血量等情况。结果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2h、24h的出血量等情况显著优于催产素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氨丁三醇(国产安利克)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126例产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12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3例产后出血产妇。患者产后都注射20IU缩宫素和适当生理盐水,实验组63例患者再注射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析评价所有患者在产后2h的出血量,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产后2h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两组之间的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O5。实验组患者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低,两组之间的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O5。少部分患者呈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产后出血患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较好,可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后出血治疗中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08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 54例)和对照组( 54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产妇的术后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还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在我院生产且产后出血 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验组患者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与止血时间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输血与子宫切除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按摩在产后出血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出血量、止血时间,降低输血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