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的52例经过病理证实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多为腹痛、腹部包块、贫血等,多为恶性。肿瘤分布空肠少于回肠。检查方法多样,但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为57.69%。结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常规内镜无法到达,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早期难以发现,导致延误病情,预后较差。诊断常需多种手段联合确诊。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对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及早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
简介: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67-02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的38例经过病理学证实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包块等,多为恶性,良性则主要以平滑肌瘤为主,恶性则以恶性淋巴瘤为主。肿瘤分布空肠少于回肠。检查方法多样,但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为65.8%(25/38)。结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规内镜无法到达,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难以早期发现,导致病情延误,预后比较差。诊断该疾病常需多种手段联合确诊。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依据肿瘤性质及部位来决定。对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及早地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可提高诊断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MRI对胎儿空回肠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产后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空肠或回肠闭锁且不合并其他胃肠疾病的胎儿共13例。所有病例均为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肠管扩张或腹腔积液后继而接受MRI检查。孕妇年龄22~38岁,MRI检查时孕周26~37周,均为单胎妊娠。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并将MRI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上显示小肠扩张(单个或多个肠襻)8例,其中1例合并腹部囊性包块;无肠管扩张5例,MRI上可见大量腹腔积液和肠管聚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回肠闭锁9例,其中5例合并肠穿孔;空肠闭锁4例,其中1例合并肠穿孔并假囊肿形成。未合并肠穿孔的7例胎儿,产前MRI诊断闭锁位置正确5例;合并肠穿孔的6例胎儿,产前MRI诊断为肠闭锁合并胎粪性腹膜炎,但无法判断闭锁位置。结论胎儿空回肠闭锁的产前MRI有其特征性表现,根据肠管内胎粪及羊水的分布可推断闭锁部位。对于产科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肠道异常的胎儿,产前MRI在进一步评估病情方面具有补充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气囊辅助小肠镜(BAE)下狭窄切开术(EST)治疗空回肠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诊断为空回肠良性狭窄,且因无药物治疗机会或药物治疗无效行BAE下深部小肠EST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其中21例行EST治疗(EST组),2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分析患者的病因、随访时间,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男性比例和年龄)、即时技术成功率(EST后小肠镜镜身可通过的狭窄数占所有接受治疗的狭窄总数的百分比)、并发症(包括穿孔和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症状缓解率(完全缓解患者数与部分缓解患者数之和占患者总数的百分比)、累积无症状(行EST或外科手术后至末次随访仍未出现梗阻相关症状)生存率和累积无手术生存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Kaplan-Meier法。结果EST组和手术组患者狭窄的主要病因均为克罗恩病[分别占71.4%(15/21)和60.0%(12/20)],中位随访时间(范围)分别为12个月(6~46个月)和45个月(14~73个月)。EST组和手术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即时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7.1%(12/21)比65.0%(13/20)、(45.2±17.4)岁比(43.1±20.3)岁、95.3%(41/43)比100.0%(30/30)、26.9%(7/26)比10.0%(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T组因EST并发穿孔而手术的患者占9.5%(2/21),EST治疗后未再手术者占76.2%(16/21),EST组中位无症状生存时间为13.3个月。EST组与手术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缓解率比较[17/19比100.0%(2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症状缓解率均低于手术组同期[15/19比100.0%(20/20)、8/11比100.0%(2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7、0.037)。EST组和手术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累积无症状生存率比较(分别为66.0%比90.0%、61.0%比85.0%、54.0%比80.0%),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两组无症状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T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累积无手术生存率分别为90.0%、81.0%、73.0%,手术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累积无手术生存率均为100.0%。结论BAE下EST治疗空回肠良性狭窄技术上可行、安全性较好,短期内能有效缓解临床梗阻症状,避免或推迟外科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改良空回肠旁路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到医院就诊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是采用常规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改良组则是采用改良后的空回肠旁路术予以治疗。根据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以及血糖控制的对比,进而推断出改良空回肠旁路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血糖水平上,改良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有了明显下降;在血脂水平上,改良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幅度较大;在血糖控制上,改良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强。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结论:在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时候,改良空回肠旁路术的使用较为高效,可以在临床上继续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空回肠闭锁的疗效。方法 在2018年1月-2021年7月这一阶段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空回肠闭锁新生儿中,挑选52例患儿当作研究重点,借助随机数字法把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患儿应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短(P<0.05);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比重低(P<0.05)。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空回肠闭锁的治疗过程当中,给予患儿应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具有特别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加快切口愈合的时间,并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比重,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改善GK大鼠血糖水平的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8只GK大鼠分为袖状胃切除附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SG/MJIB)组,袖状胃切除手术(SG)组,改良空回肠旁路手术(MJIB)组和假手术(SHAM)组。动态观察手术前后各组GK大鼠体重、进食量、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F)、胰岛素耐量实验(ITT)、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胃肠激素(Ghrelin和GLP-1)水平的变化。结果SG/MJIB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5)。自术后第2周。SG/MJIB组的0GTr曲线下面积(AUC)较其他3组相比明显减少(P〈0.02)。SG/MJIB组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5),Ghrelin水平较MJIB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01)。GLP-1的分泌水平较SG和SHA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SG/MJIB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该作用独立于对体重和进食量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胃肠激素在T2DM发病和治疗机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膀胱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100例膀胱肿瘤手术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室内采用护理干预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切除膀胱肿瘤手术中使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障手术的成功,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下空回肠侧侧吻合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0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行腹腔镜下空回肠侧侧吻合术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胰岛素、体重、BMI的变化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空回肠侧侧吻合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7±17) min。术后12个月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5.80±0.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9%±0.4%,空腹C-肽为(1.32±0.21) nmol/L,空腹胰岛素为(42±54) mU/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54,12.657,11.214,10.698,均P<0.05)。术后12个月平均体重为(72.4±9.9)kg, BMI为(25.6±2.8)kg/m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658, 6.958,P>0.05)。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以下、病史≤10年的患者术后治愈率分别为64.3%、68.2%,优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以上、病史>10年的患者(分别为40.4%、42%)。结论腹腔镜下空回肠侧侧吻合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近期效果好,安全可行。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因"间断腹泻3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自幼喜高脂饮食、受凉后易出现腹泻,稀糊状或水样,偶伴腹痛,无恶心、呕吐、发热、便秘.近1月来腹泻加重,约6~8次/d,在我院附属医院做钡剂灌肠示:"回肠乙状结肠瘘"(图1).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回肠远端、距回盲部约120cm处,回肠与乙状结肠中段有一瘘管,瘘管长约3cm、直径约2cm、壁厚约0.3cm,表面光滑,食物既可通过正常通道亦可通过瘘管直接进入乙状结肠(图2、图3).切除瘘管、两断端分别缝合,重建下消化道.术后无腹泻,1wk出院;3月后随诊:每日大便约1~2次,高脂进食时大便成形、无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