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五四”及20年代的现代文学作品,皆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言说和描写国家与地方乡土形象.作为启蒙主义的代表作,鲁迅的小说以故乡为中心能指符号,具象而隐喻地通过一系列空间物象展示中国形象的否定意义.浪漫主义的创造社诗人郭沫若则通过动物性形象与女性形象隐喻中国形象,这种隐喻的背后和深层是对设计和再造“新中国”的自信.闻一多则亦以社会性与自然性物象、积极和消极的两级对立情感对中国形象予以描绘,内里自有诗人思想的积淀.而受社会进化论与救亡思潮影响的郁达夫与老舍等小说家,也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中,对真实与想象的中国形象予以价值表征.这些国家形象言说和描写的多元性,既反映了“五四”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多元性,也反映了对救国救亡、再造中国的不同的思想路径和方向选择,具有文学与思想的双重价值.
简介:摘要:旅游小城镇是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同时也是特色文化的集中载体。文章以大理喜洲古镇为例,运用空间的“能指”和“所指”来解析喜洲古镇文化旅游空间表征。喜洲古镇旅游空间主要由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部分组成。物质空间由建筑、景观、服饰和美食等符号元素构成,精神空间以“喜文化”为核心,社会空间以“多元共生”为特征。从符号表征的角度来看,喜洲古镇的文化旅游空间是由三个层面的表征组成:喜洲建筑符号、喜洲民俗符号和喜洲美食符号。 三种符号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喜洲文化旅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