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42-01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延长PICC管的使用寿命。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对我科4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12例,穿刺部位渗血5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堵塞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局部炎症15例。结论PICC导管使用寿命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有关,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及导管的维护,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家庭护理,完善出院后PICC置管维护,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1.出院护理培训“看”“讲”“示”“练”四字教育法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PICC置管家庭护理培训。2.家庭护理向患者提供科室制作的PICC家庭护理表(里面有维护方法及电话),患者或家属按照其内容进行自我护理和导管维护。3.电话跟踪随访对患者及家属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结果325例患者共1106次带管出院在家期间,穿刺点渗血、感染4例,穿刺点部位肿胀3例,过敏湿疹2例,导管堵塞、回血3例,管道脱出4例,导管断裂2例,1级静脉炎2例,菌血症1例。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家庭护理,保证PICC置管全程的安全性,使血液肿瘤患者完成全程化疗,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围绕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展开深入分析。 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所收治的9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对患者穿刺化疗后各类并发症情况加以比较。 结果 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局部渗血16例,发生率最低的为导管脱出,仅1例;二次化疗患者局部渗血6例,送管困难最高达10例。 结论 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积极引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不但可降低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几率,且可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合理安排治疗进度,确保导管使用期限的有效延长,故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及意义。
简介:摘 要:近年来,中心静脉通路(central venous access,PICC)以其成功率高、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肿瘤化疗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种创伤手术,往往导致血液并发症和肿瘤,疾病本身具有出血、感染和血管系统改变的特点,增加了PIC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就血癌的典型并发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通过超声监测PICC置管术后的血液肿瘤患者209例,静脉血栓发生共31例,分析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穿刺血管选择、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置管次数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予以抗凝溶栓处理,减少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局部热敷或使用消肿祛瘀的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应用 PICC留管术治疗血癌病人的合并症。方法:该研究选取了本院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名血液肿瘤病人,以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4人,观察组44人,采用了护理介入,并比较两组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该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合并症,包括静脉炎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病率都要比对照的发病率要低,并且SF-36得分也要高于对照,有非常显著的差别。结论: PICC置管经护士介入后,能有效减少病人的合并症发生,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联合亲情护理对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成功率、患儿配合度、恐惧心理及其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7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患儿实施改良PICC置管术;干预组35例患儿实施改良PICC置管术联合亲情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配合度、恐惧心理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首次和二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0%和12.5%,对照组分别为62.5%和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儿干预后配合度均提高,干预后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家属满意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PICC置管术联合亲情护理可提高患儿配合度、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同时降低其恐惧心理,可为临床患儿置管提供借鉴。
简介:交替半身放射(alternativehemi-bodyirradiation,AHBI)治疗可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重建造血功能,是一种治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的新方法。从1979年开始国外已有人用HBI治疗血液肿瘤,并取得一定效果,国内近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报道。现综述如下:1AHBI的原理和方法1.1原理①根据白血病化疗后造血干细胞迁移早于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时差为理论依据,进行致死剂量交替半身照射,既清除了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又由于造血干细胞从屏蔽骨髓中交替种植而重新造血,从而达到治疗白血病的目的。以大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模型研究发现,骨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迁移的时间为11天以上。大鼠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周围血粒细胞集落刺激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早期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置管前、置管后的宣教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置管后10天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置管后11~30天,干预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和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有效预防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血小板计数与血液肿瘤患者在 PICC置管后出血相关 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血液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血液肿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单双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回顾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护依从性、满意度分别为92.31%、94.87%,均高于常规组的51.28%、79.49%,干预后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置管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行PICC置管时,同时给予血液肿瘤患者优质护理可降低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PICC穿刺后局部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68例血液肿瘤患者按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压迫15min,观察组藻酸盐敷料外敷后常规人工压迫15min。比较两组渗血量、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渗血量、更换敷贴次数、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透明敷贴。
简介: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低下的血液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后局部出血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科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389例患者,将3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的3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的5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行PICC置管后72h内出血量的情况。结果两组置管后7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上的情况下,行PICC置管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