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疾患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精神病患者家属 77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测评,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随访,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社区有效干预前有 84.62%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干预后这一比例下降至 73.08%;男性、 50岁以上、高中以下、超重肥胖、吸烟、饮酒和家属患精神病年限≤ 5年的抑郁症状率随访较基线干预效果显著( All 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及时对精神病患者家属提供有关症状控制的长期支持和咨询计划,根据存在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性抑郁(PD)与抑郁症(MD)在临床特征及治疗上的异同点。方法:随访研究7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结果:(1)治疗前PD组HAMD总分及因子3评分高于MD组。(2)HAMD减分率显示PD组12个月及24个月时疗效好,MD组6个月及12个月时疗效好。(3)PD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疗效差。结论:(1)PD组临床表现以抑郁症状和认知障碍为主,MD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2)对PD患者必须使用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3)PD患者更易产生自杀行为。(4)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至少2年以上。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精神分析视角下的抑郁症发病机制,以期从本源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咨询方案。经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精神分析视角)有三个:自我攻击、过强超我、三角结构不平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博乐欣治疗精神分裂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各30例,人组病人在原抗梢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博乐欣25-50mg/d,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6周末应用HAMD、BPRS、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组抑郁症状消失12例(40%),显著改善例(26.7%),改善6例(20%),无效4例(13.3%);1组抑郁症消失1例(3.3%),显著改善2例(6.7%),改普3例(l0%),无效24例(80%)。结论小剂量博乐欣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明显疗效,且耐受性好,常规剂量不良反应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