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今天,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是继承有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
简介: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来看,范仲淹个人形象的生成和经典化主要有四个原因: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范仲淹均有杰出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范仲淹具有同样出身的士人出于掌握话语权力的需要将其权威加以经典化;在范仲淹去世后,当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领袖,描述、塑造其形象并进而造就了一个影响大而且范围广的话语场域;士人出于构建自身共同体的需要,将范仲淹经典化,而统治者和普通百姓在认识到范仲淹的重要性之后,也进一步推波助澜,从而强化了范仲淹的经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