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2010年1月-2011年12月空军总医院手术室路上颌窦手术的术中护理体会。方法57例均行经路上颌窦手术,综合分析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工作的护理体会。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出现鼻根部疼痛、肿胀,少数出现面颊或下睑瘀血,均于10d恢复,随访3个月以上,远期疗效满意;4例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患者1年无复发迹象。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康复指导对路上颌窦手术疗效均起到很重的作用。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上颌窦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治疗上颌窦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并探讨其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治疗上颌窦病变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9~58岁,平均45岁,2例有2次以上手术史,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均行切除上颌窦病变,术后复位下鼻甲黏膜瓣,并完成下道开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切除病变,无面部麻木、溢等并发症,仅一例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结论下外侧壁切开入治疗上颌窦病变视野宽,病变切除彻底,保留鼻腔外侧壁结构,术后鼻腔功能恢复快、创伤小、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至翼腭、颞下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下模拟至翼腭、颞下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下模拟耳颞下-颞下开放入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泪管内,开口于下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至翼腭、颞下的关键为膜性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至翼腭、颞下的方法及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采用8具成人头颅标本,通过神经下模拟至翼腭、颞下进行逐层解剖,并测量和采集相关数据或图片,对神经解剖过程中的不确定结构和数据,通过显微下模拟耳颞下-颞下开放入证实。结果8具尸头标本(16侧)的膜性泪管位于上颌窦内壁的骨性泪管内,开口于下道,其长度为(14.3±3.6)mm,直径为(5.3±1.8)mm。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在眶下裂处形成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上颌窦顶壁的眶下管内;颊神经自下颌神经分出后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穿出,在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向前走行并支配颊肌。结论至翼腭、颞下的关键为膜性泪管的显露和保护;进行神经手术时,眶下神经血管束可作为识别翼腭窝内结构的标志,颊神经可作为识别颞下窝内各肌肉的标志。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翼腭窝 颞下窝 解剖标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上颌窦病变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镜中道联合下道开窗进路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5%,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病变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联合中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于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中,n=20)与治疗组(联合中治疗,n=2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采用下中道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复发率,创伤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鼻道 鼻内镜 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 泪前隐窝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术治疗复杂性上颌窦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术治疗10例复杂性上颌窦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观察术后的创面愈合和肿瘤切除后的复发情况。结果随访2—30个月,10例中9例未见复发;另1例患者术后3个月,上颌窦后壁乳头状瘤复发,清除肿瘤,基底部电刀烧灼,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此术式刨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 标签: 乳头状瘤内镜手术上颌窦泪前隐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上颌窦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上颌窦息肉者有5例、上颌窦囊肿者有16例、翻性乳头状瘤者有9例。随访6个月发现,患者的术腔上皮化,且无视物模糊、面部肿胀麻木、脑脊液漏以及溢类等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良好。结论采取法对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施治,可获得显著疗效,并且,该术式还具有术野清晰、病变完整清除率高以及创伤小等特点,建议采纳。

  • 标签: 上颌窦良性病变 鼻内镜 并发症 泪前隐窝
  • 简介:摘要鼻窦胆脂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介绍了1例上颌窦胆脂瘤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并介绍了切除的治疗效果及经验。发现经切除上颌窦胆脂瘤优势明显,可最大程度地暴露上颌窦窦腔,便于手术操作,彻底清除病变,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采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分别为(32.23±3.83)min、(26.16±3.14)ml、(2.15±0.72)d,均低于对照组(41.54±5.52)min、(38.42±4.37)ml、(4.21±1.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与对照组1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鼻腔鼻窦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较好,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较少,且复发率低。

  • 标签: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镜 泪前隐窝入路 并发症 疾病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上颌骨囊肿开放术后避免囊肿开窗口闭锁的改进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5—2020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2例上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含牙囊肿10例,上颌骨囊肿12例。采用改良,延长下鼻甲前缘纵切口,切除上颌窦内侧壁及鼻腔底壁,将囊肿开放于鼻腔,拔除囊肿牙齿,使用黏膜瓣消除裸露骨面。所有患者术后囊肿均保持开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与柯陆式在上颌窦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关于与柯陆式在上颌窦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对照研究。由4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讨论,纳入研究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共纳入10项研究694例患者,其中组348例,柯陆式组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2.68,95%CI(-8.72~3.37),P=0.39]、术中出血量[MD=-21.28,95%CI(-52.18~9.63),P=0.18]、住院时间[MD=-0.78,95%CI(-1.73~0.17),P=0.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后,单组样本量<20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8.67,95%CI(-11.67~-5.66),P<0.01]、单组样本量<30例术中出血量[MD=-71.33,95%CI(-81.23~-61.42),P<0.01]、单组样本量<20例住院时间[MD=-2.24,95%CI(-3.32~-1.1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柯陆式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柯陆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0,95%CI(0.26~0.62),P<0.01],治愈情况[OR=1.55,95%CI(0.48~2.72),P=0.76]、术后复发[OR=0.89,95%CI(0.59~1.35),P=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柯陆式是治疗上颌窦翻性乳头状瘤的两种手术方式,当前证据显示治疗上颌窦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优于柯陆式

  • 标签: 乳头状瘤,内翻性 上颌窦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泪前隐窝入路 柯-陆入路
  • 简介:目的观测手术通道上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成人干性颅骨标本和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颅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下观测蝶窦、筛窦、筛动脉、筛后动脉及视神经等结构及毗邻关系,测量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新鲜成人尸颅标本3例,在新鲜尸颅上模拟手术,分析解剖标志与手术通道的关系。结果切除钩突,筛窦和颅骨质即可进入颅腔。两眼眶内侧壁在鸡冠中部和筛动脉管、筛后动脉管及视神经管颅口处的宽度分别为(22.3±3.1)mm、(23.0±2.9)mm、(26.2±2.9)mm、(14.7±3.8)mm。结论手术是治疗颅病变有价值的选择。术中合理扩展手术通道,控制筛动脉出血,早期确定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走行,保护纸样板及保持中线操作是手术安全开展的关键。

  • 标签: 经鼻入路 颅前 筛动脉 神经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除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切除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脑脊液鼻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板间隙完全下腰椎侧减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椎板间隙完全下腰椎侧减压术治疗的86例患有腰椎侧狭窄的患者。观察患者在手术进行2天以及术后2个月复查复查腰椎MRI来评测患者腰椎侧减和椎间盘突出物被清除的彻底性。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以及残疾指数。在手术一年后还要对患者的MacNab腰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每个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平均用时50min左右。3例患者在手术后复发腰间盘突出,86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和手术并发症等。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下降。根据MacNab评分显示,86例患者中54例为优,只有2例为差,剩下均为良和尚可。结论椎板间隙完全下腰椎侧减压术治疗,治疗效果在短期内比较显著,且治疗的安全性高。

  • 标签: 腰椎侧隐窝减压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 外科手术
  • 简介:1的提出和演变Cushing在1927年因为手术照明不足而放弃了蝶窦手术。DoLt和Guiot又分别运用光学反射和术中透视定位等技术来进一步完善蝶窦外科的发展。

  • 标签: 经鼻入路 神经内镜 CUSHING 手术入路 经鼻蝶窦 反射镜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安全环锯技术椎间孔腰椎侧减压术治疗腰椎侧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侧狭窄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腰椎侧减压术,85例获2年随访,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46~78岁,平均56.7岁;14例L3~4单侧,1例L3~4双侧,49例L4~5单侧,3例L4~5双侧,12例L5~S1单侧,1例L5~S1双侧,3例L3~5单侧和2例L4~S1单侧,共减压95个狭窄侧;56例合并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2例脱出型,14例游离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MRI及CT以评估减压的充分性。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评估症状的缓解结果。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腰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术前受累神经根功能障碍包括皮节感觉障碍56例(65.9%)、肌节肌力减弱25例(29.4%)和腱反射减弱14例(16.5%)。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明显缓解。3例L5~S1节段患者术后出现L5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中频脉冲理疗后1~2周缓解。术后MRI/CT显示减压充分。无术后感染、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和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2例术后突出椎间盘复发,但体质虚弱,未进一步翻修手术。85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数据,术后腰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随访MacNab评分29例优,48例良,6例因术后腰痛加重判定为可,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判定为差。术后受累神经根感觉功能及肌力明显恢复(P〈0.01),但腱反射无明显改善(P=0.832)。结论采用安全环锯技术椎间孔腰椎侧减压术是治疗腰椎侧狭窄症的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摘要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根据手术径路分为2种不同的术式:一种是以内眦皮肤为切口的外径路囊鼻腔吻合术;另一种是囊鼻腔吻合术。与前者相比,后者手术创伤小、不影响眼轮匝肌、适应范围广,随着技术的提高而逐渐成为治疗泪管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本文就泪管阻塞的发病因素、泪道梗阻部位的确定、囊鼻腔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DCR)手术方式的选择、高位EDCR的手术技巧、EDCR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和术后的随访与用药,对囊鼻腔吻合术进行介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