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三八”前夕,不免浮想联翩。忽然,脑中出现“羊脂球”三字,羊脂球何许人也,乃莫泊桑小说中的一个妓女也,羊脂球是其绰号,顾名思义,当然是又白又嫩的女人一个。话说这位羊脂球有次出行,同车均为上层之男士与女士,羊脂球夹在他们中间,境遇可想而知。一句话,白眼相加。车上有人饿了,羊脂球好心将食物馈送,但赢来的是嗤之以鼻,从此羊脂球也不再理这些人了。可是不久路过关卡,普鲁士人不放行,非要羊脂球让他们“享受”一下,可羊脂球高低不干,理由是不愿为异邦人服务。这帮高贵的男士与女士顿时傻了眼。彼此就这么僵持着,一僵就是几天,高贵的男士与女士只得苦苦哀求羊脂球“牺牲D一次”,并且好话说尽,羊脂球无法,只有屈从。第二
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在莫泊桑的全部创作中,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这些作品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独特而高深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短篇小说艺术的奇才高手,被他同时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郎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1880年,莫泊桑以处女作《羊脂球》一举成名。在《羊脂球》这篇小说中,莫泊桑一反艺术创作上的传统偏见,把一个妓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正面人物来歌颂,而把所谓上层人士作为反面人物进行鞭挞。这种艺术创作上的突破,使《羊脂球》不仅在内容上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而且在艺术上也独树一帜。一、用对比反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羊脂球》所写的时代是普法战争爆发后不久,法军败退,法国遭到侵犯的时期。当普鲁士侵略军陆续开进城市时,一辆马车从被占领的鲁昂出发,准备开往法军据守着的勒阿弗尔港去。车上坐着十名乘客:葡萄酒批发商鸟先生夫妇,棉纺业主兼省议会议员卡雷—拉玛东及他的妻子,于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和夫人,两名修女,一名民主党政客高尼岱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途中这些人把羊脂球带的一篮子食品分食一光。在经过已被德军占领的多特小镇时,德军军官提出要羊脂球陪他过夜方能放行,这一无理要求?
简介: 小城不大,收藏古玩的却多.古色古香的小城,也便因了这些收藏家们而精彩. 一只笔筒,只在南城古玩街一现身,便被一花白胡子的老人买走.走时,卖笔筒的中年人只瞥见一束发白老人眼中喜极的光. 老人叫魏老,曾任文化局的局长,老了赋闲在家,以收藏古玩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