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羟萘酸布比卡因用于大鼠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300~4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双羟萘酸布比卡因辅料组(VE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H组)、脂质体布比卡因组(BL组)、低浓度双羟萘酸布比卡因组(HL组)、中浓度双羟萘酸布比卡因组(HM组)和高浓度双羟萘酸布比卡因组(HH组),于左侧坐骨神经处分别注射双羟萘酸布比卡因辅料0.4 ml,盐酸布比卡因溶液0.4 ml,脂质体布比卡因混悬液0.4 ml,1、3和10 mg/ml双羟萘酸布比卡因混悬液各0.4 ml。分别于给药前1 d(T0)和给药后0.5、1.5、3、5、8、12、16、24、48 h(T1~9)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计算热缩足潜伏期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同时行运动功能评分,以评价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于给药后2和7 d(T9,10)时,每组分别处死5和3只大鼠,取注射部位坐骨神经及周围肌肉组织,行Luxol fast blue染色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行神经损伤评分和炎症反应评分,以评价神经毒性作用。结果与VE组比较,HL组T1~4时、HM组T1~8时、HH组T1~8时MPE升高,HL组T1~4时、HM组T1~5时、HH组T1~7时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0.05),HL组、HM组、HH组各时点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肌肉的炎症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H组比较,HM组T3~8时MPE升高,T3~5时运动功能评分降低,T9时神经周围肌肉炎症反应评分降低(P<0.05);与BL组比较,HM组T3~7时MPE升高,T4,5时运动功能评分降低,T9时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肌肉的炎症反应评分降低(P<0.05)。6组神经损伤评分均为0分。结论双羟萘酸布比卡因可对大鼠坐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浓度越高阻滞时间越长,且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不长于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与等浓度等容量盐酸布比卡因和脂质体布比卡因相比,双羟萘酸布比卡因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更长,且神经毒性作用更小。
简介:目的:探讨安宝(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用药与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有晚期流产和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给予100mg安宝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根据宫缩强度及频率调整滴数,每10min增加0.05mg即5滴,一直达到宫缩抑制。结果:安宝有效延长妊娠期2~109d(平均55.5d);延长妊娠有效率为100%。结论:安宝提高了新生儿的成熟度及存活率,但需要掌握用药禁忌证。
简介: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测定预胶化羟丙基淀粉中羟丙氧基的含量,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与核磁共振方法的测定结果。方法:气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DB-624(30m×0.32mm×1.8μm)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通过测得2-碘丙烷的量折算得到羟丙氧基的含量;紫外光谱法:测定波长590nm,通过测得丙二醇的量折算得到。结果:气相色谱法羟丙氧基的含量在1.4%~11.7%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n=6),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2.1%,n=9);紫外光谱法羟丙氧基的含量在1.5%~9.9%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n=5)。结论:气相色谱法较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更适用于预胶化羟丙基淀粉中羟丙氧基的含量测定。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60例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硫酸羟氯喹治疗的对照组以及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具有安全性,提高了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具有联合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抗菌肽与透明质酸复合剂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方法:入选7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主要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参与本次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羟氯喹)与研究组35例(抗菌肽与透明质酸复合剂联合羟氯喹)。观察指标: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指标的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皮肤潮红、皮肤敏感症状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接受抗菌肽与透明质酸复合剂联合羟氯喹治疗有良好疗效,可加快症状消失。
简介:摘要氯喹和羟氯喹最初是用来治疗疟疾的,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可用于治疗严重传染病、风湿免疫疾病及肿瘤等。氯喹和羟氯喹是近50年来开发的两种最具影响力的药物,它们在治疗各种非疟疾疾病方面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深入的研究中,氯喹和羟基氯喹已被证实对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有抗病毒作用;并且被证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临床疗效显著;二者还能与经典抗癌药物联用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进而提高疗效。羟氯喹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眼部损害,尤其是视网膜病变,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就氯喹和羟氯喹化学结构、药代动力学、应用现状和药学监护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