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耳源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眩晕护理,试验组病人给予眩晕分级护理,病人出院时比较护士及病人对分级护理的满意度、干预期间病人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情况和病人跌倒的发生情况以及病人入院时和干预1周后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的情绪性得分(DHIE)。结果出院时试验组护士及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率(91.7%)高于对照组(68.3%),病人跌倒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0.0%),干预1周后DHIE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有助于对耳源性眩晕病人实施精准护理,降低病人跌倒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源性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耳源性眩晕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案,46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6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87%,实验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7.1±1.6)快于参照组(10.6±2.0),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96.6±1.2)对比参照组(88.3±3.6)也更高,二者数据比较P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在耳源性眩晕病人中的应用及其干预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对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本医院收诊的 84 例耳源性眩晕病人进行设组研究,对照组( n=42 )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 n=42 )基于其条件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案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眩晕残障程度。 结果 :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的病人占比少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 眩晕残障测评量表( DHI )测评结果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应用于耳源性眩晕病人的临床干预,对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对耳源性眩晕患者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耳源性眩晕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眩晕分级护理,后就两组患者护理模式的看法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态度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其总满意率高达97.2%,而B组中满意人数相对而言较少,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对耳源性眩晕患者而言大有裨益,益处颇多,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促使护理效果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耳源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病例的半数以上,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和中枢信息整合,临床诊断与疗效分析普遍缺乏客观指标。前庭相关中枢网络是形成眩晕感知的最终部位,其功能改变可能是眩晕的后果及其症状慢性持续的潜在原因。脑功能评估技术从高级中枢角度探索了耳源性眩晕的特征,证实了患者的皮层多感觉前庭皮质网络发生了活动性及功能连通性改变,为临床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耳源性眩晕脑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脑电图在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源性眩晕患者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耳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0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减少,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眩晕持续时间(4.31±0.78)d,明显少于对照组(5.8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2,P<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放松训练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能有效减少眩晕持续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耳源性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耳源性眩晕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取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的是观察组,择单纯性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眩晕持续时间。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在护理之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为优异(P<0.05);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是(5.82±1.02)d,观察组是(4.31±0.77)d,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耳源性眩晕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者熟知眩晕的认知程度,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眩晕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法与中药的联合应用在耳源性眩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耳源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自拟定眩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有3例患者复发,观察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耳眩晕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降低耳眩晕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