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源性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眩晕护理,试验组病人给予眩晕分级护理,病人出院时比较护士及病人对分级护理的满意度、干预期间病人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情况和病人跌倒的发生情况以及病人入院时和干预1周后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的情绪性得分(DHIE)。结果出院时试验组护士及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率(91.7%)高于对照组(68.3%),病人跌倒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0.0%),干预1周后DHIE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有助于对源性眩晕病人实施精准护理,降低病人跌倒发生率。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分级护理 跌倒 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满意度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眩晕分级护理方法护理源性眩晕病人时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源性眩晕病人90例参与研究,选择时间即2020年4月-2021年4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病人划分成参照组、研究组,45例病人每组,对参照组病人实行一般护理,对研究组病人实行眩晕分级护理,比较组间干预效查。结果:研究组病人眩晕残障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评分,P<0.05。结论:一般护理方案的效果良好,可以缓解源性眩晕病人的病情,在此过程中,落实眩晕分级护理方法,益于提高临床疗效,眩晕病情好转。

  • 标签: 满意度 耳源性眩晕 焦虑 眩晕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源性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源性眩晕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案,46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6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87%,实验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7.1±1.6)快于参照组(10.6±2.0),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96.6±1.2)对比参照组(88.3±3.6)也更高,二者数据比较P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健康教育 护理 健康知识掌握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在源性眩晕病人中的应用及其干预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对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本医院收诊的 84 例源性眩晕病人进行设组研究,对照组( n=42 )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 n=42 )基于其条件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案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眩晕残障程度。 结果 :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的病人占比少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 眩晕残障测评量表( DHI )测评结果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应用于源性眩晕病人的临床干预,对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眩晕分级护理 耳源性眩晕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分级护理方法能够产生的干预效果如何,进而实施有效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研究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从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当中可以发现,分级护理实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和影响,也更是能够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以及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影响。结论: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分级护理工作的实施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和影响,因此可以基于具体的工作需要,合理实施分级护理工作。

  • 标签: 耳源性眩晕患者 分级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源性眩晕患者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源性眩晕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眩晕分级护理,后就两组患者护理模式的看法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态度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其总满意率高达97.2%,而B组中满意人数相对而言较少,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对源性眩晕患者而言大有裨益,益处颇多,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促使护理效果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眩晕分级护理 耳源性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源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病例的半数以上,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和中枢信息整合,临床诊断与疗效分析普遍缺乏客观指标。前庭相关中枢网络是形成眩晕感知的最终部位,其功能改变可能是眩晕的后果及其症状慢性持续的潜在原因。脑功能评估技术从高级中枢角度探索了源性眩晕的特征,证实了患者的皮层多感觉前庭皮质网络发生了活动性及功能连通性改变,为临床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源性眩晕脑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脑电图在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性眩晕患者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0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减少,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眩晕持续时间(4.31±0.78)d,明显少于对照组(5.8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2,P<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放松训练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能有效减少眩晕持续时间。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放松训练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刘大新以清肝止眩饮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眩晕患者中抽取65例作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n=32)采取清肝止眩饮治疗,对照组(n=33)采取乘晕宁复合烟酸及维生素B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主要症状、伴发次要症状观察,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刘大新以清肝止眩饮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清肝止眩饮 耳眩晕
  • 简介:摘要"眩晕"是现代中医新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源性眩晕。中医很早就观察到眩晕症状,眩晕包含于中医古籍"眩冒""掉眩""眩晕""风眩""真眩晕"等病症内,其中"真眩晕"与现今源性眩晕较为接近。"眩晕"是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创造的新病名,它诞生于中医学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第4版和第5版,现已成为中医规范术语,其定义和对应西医病名均已基本统一。现代中医内科疾病眩晕定义宽泛,眩晕亦包含在内。

  • 标签: 耳眩晕 眩晕 中医病名 中医术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源性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源性眩晕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取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的是观察组,择单纯性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眩晕持续时间。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在护理之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为优异(P<0.05);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是(5.82±1.02)d,观察组是(4.31±0.77)d,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源性眩晕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者熟知眩晕的认知程度,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眩晕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 耳源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法与中药的联合应用在源性眩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源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自拟定眩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有3例患者复发,观察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眩晕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降低眩晕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刺法 中医药 耳源性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眩晕,一种中医病名,是由于窍功能失调而引发的眩晕症状,人们日常生活中多有发生。医学界一直在积极寻求治疗它的方法,早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眩晕病治疗的记载,尤其是在论述少阳证论的文章中,更是多次提及到有关于眩晕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以我国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作为根基,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价值分析,找出眩晕和少阳证论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少阳证论治眩晕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有效可行的方式方法。

  • 标签: 少阳证论 耳眩晕 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