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 μm级耳科专用CT与多层螺旋CT(MSCT)颞骨成像方案优化的试验对比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10个成人头颅标本(20侧颞骨),于2020年10至11月分别采用4组不同成像条件进行10 μm级耳科专用CT(90 kV、120 mAs;90 kV、140 mAs;100 kV、120 mAs;100 kV、140 mAs)和MSCT(120 kV、220 mAs;120 kV、310 mAs;140 kV、160 mAs;140 kV、220 mAs)扫描。应用5等级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应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不同成像条件下的组织器官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定义质量因数(FOM)为CNR均值的平方与有效剂量的比值。采用χ²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组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组图像CNR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种设备推荐参数组合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FOM。结果对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100 kV条件下,140 mAs组图像CNR优于120 mAs组(11.27±1.85比10.26±1.38,P<0.001),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4.00,5.00)比5.00(4.25,5.00),P=0.264]。对于MSCT,120 kV条件下,310 mAs组主观评分及CNR均优于220 mAs[4.00(3.00,4.00)比3.00(3.00,3.00),P=0.002;5.24±0.62比4.60±0.62,P<0.001]。根据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最优化原则,10 μm级耳科专用CT和MSCT的成像参数组合分别推荐100 kV、120 mAs和120 kV、310 mAs。10 μm级耳科专用CT图像主观评分和CNR均优于MSCT[5.00(4.25,5.00)比4.00(3.00,4.00),10.26±1.38比5.48±0.22,P<0.001],有效剂量是MSCT的1/3(82.99 μSv比252.56 μSv),FOM是MSCT的11.16倍(1 268.44 mSv-1比113.71 mSv-1)。结论新研制的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颞骨图像质量显著优于MSCT,有效剂量低于MSCT,具有更精准、更安全的应用潜力。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颞骨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耳硬化症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7例(51侧)耳硬化症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22~70(42±12)岁。所有患者均行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及手术治疗。分析耳硬化症的类型、数量及累及部位,评估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诊断耳硬化症的灵敏度。结果单纯窗型耳硬化症占49.0%(25/51侧),弥漫型占51.0%(26/51侧),未见单纯窗后型。单发病灶占45.1%(23/51侧),多发病灶占54.9%(28/51侧)。前庭窗前区、环韧带受累的发生率为100%(51/51侧),镫骨底板、前庭、耳蜗、圆窗、内听道壁、面神经管、半规管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60.8%(31/51侧)、33.3%(17/51侧)、21.6%(11/51侧)17.6%(9/51侧)、13.7%(7/51侧)、9.8%(5/51侧)、7.8%(4/51侧)、5.9%(3/51侧)。该CT仪器诊断耳硬化症的灵敏度为100%。结论10 μm级耳科专用CT可全面显示耳硬化症的影像特征,有潜力成为该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耳硬化症 镫骨 前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正常前庭神经管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接受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的67例(103侧)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18~70(40±17)岁。据前庭下神经管形态分为4型:均匀直管状、弯曲管状、壶腹状及直接连接。分析比较不同侧别、性别及形态间前庭上神经管指标(外口、峡部及内口宽径、神经管长度、与面神经迷路段的夹角)及前庭下神经管指标(外口及内口宽径、神经管长度、与前庭长轴及蜗轴的夹角)的差异。结果10 μm级耳科专用CT对前庭上神经管清晰显示率为100%(103/103),对前庭下神经管清晰显示率为75.7%(78/103)。左侧前庭上神经管内口较右侧显著增宽[(1.46±0.47)mm比(1.31±0.41)mm]、前庭下神经管与蜗轴夹角显著减小[(41.6±16.9)°比(51.6±21.0)°](均P<0.05)。男性前庭上神经管内口较女性显著增宽[(1.55±0.37)mm比(1.28±0.36)mm](P<0.05)。均匀直管状前庭下神经管最常见(62.1%,64/103),其次为直接连接(19.4%,20/103),壶腹状最少见(4.9%,5/103)。不同形态前庭下神经管的外口宽径、与前庭长轴及蜗轴夹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μm级耳科专用CT可清晰显示正常前庭神经管,对正常前庭神经管的定量测量可为该区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前庭神经管 颞骨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慢性中耳炎(COM)锤骨空间位置改变。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使用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的COM患者(COM组)45例(45侧)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0~78(40±14)岁;同期收集无外、中耳病变者(对照组)55例(89侧),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9~57(32±11)岁。测量并分析比较两组间锤骨头与上壁最短距离、锤骨颈外缘与鼓室盾板连线距离、锤骨颈外缘与鼓膜松弛部垂直距离、锤骨头与前壁最短距离、锤骨前突与前外侧壁最短距离、锤骨柄末端与鼓岬最短距离、锤骨头与面神经鼓室段最短距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M组锤骨头与上壁最短距离[M(Q1,Q3)][0.81(0.48,1.21)mm比0.57(0.33,0.90)mm]、锤骨颈外缘与鼓室盾板连线距离[1.79(1.54,2.13)mm比1.65(1.48,1.83)mm]增大(均P<0.05);锤骨颈外缘与鼓膜松弛部垂直距离[1.32(1.15,1.49)mm比1.45(1.31,1.59)mm]、锤骨柄末端与鼓岬最短距离[1.56(1.33,2.09)mm比2.10(1.74,2.43)mm]减小(均P<0.05)。COM组左侧锤骨颈外缘与鼓膜松弛部垂直距离较右侧增大[1.39(1.19,1.51)mm比1.21(0.87,1.31)mm,P<0.05]。结论COM患者的锤骨相对位置关系存在变化,此变化有助于对COM影像学表现进一步认识。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中耳炎 锤骨 空间位置 解剖
  • 简介:影像手术导航系统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患者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术中定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视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术者参照显示在计算机监视器上的三维影像(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观察到手术器械的实际位置。

  • 标签: 手术导航系统 计算机软件 耳科 法国 手术器械 三维影像
  • 简介:影像手术导航系统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患者术前CT或MRI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通过术中定位系统,对手术器械在视野中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术者参照显示在计算机监视器上的三维影像(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观察到手术器械的实际位置。

  • 标签: 手术导航系统 计算机软件 耳科 法国 手术器械 三维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评估前庭导水管(VA)峡部形态与梅尼埃病(MD)的发生、病程及听力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13例梅尼埃病患者的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16~77(56±16)岁。所有患者均使用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纳入病变侧耳为患侧组(14侧),非病变侧耳为健侧组(12侧),按1∶2侧纳入性别、侧别匹配的无外、中耳病变者为对照组16例(28侧),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16~77(56±14)岁。以水平半规管显示最大层面为标准横断面,在此图像上连续观察,根据VA峡部显示情况分为Ⅰ~Ⅳ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患侧组、健侧组、对照组间VA峡部形态的差异,以纯音测听(PTA)结果评估听力障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患侧VA峡部形态评级与年龄、病程、听力障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患侧组中VA峡部形态Ⅰ、Ⅱ、Ⅲ、Ⅳ级占比分别为28.6%(4/14)、42.9%(6/14)、21.4%(3/14)、7.1%(1/14),健侧组中占比分别为0(0/12)、33.3%(4/12)、33.3%(4/12)、33.3%(4/12),对照组中占比分别为0(0/28)、7.1%(2/28)、64.2%(18/28)、28.6%(8/28)。MD患侧组VA峡部评分[M(Q1,Q3)]低于MD健侧组[2(1,3)比3(2,4)]及对照组[2(1,3)比3(3,4)](均P<0.05)。MD患侧VA 峡部形态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P=0.002),与病程、听力障碍程度间均无相关性(r=-0.40、-0.26;均P>0.05)。结论MD的VA峡部狭窄,可能是引发MD的解剖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峡部 前庭导水管 梅尼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 μm级耳科专用CT在评估传导性耳聋患者单纯锤骨固定(IMF)发生情况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行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的患者资料,最终共纳入“特发性”传导性耳聋患者19例(25侧),男8例,女11例,年龄4~50(37±20)岁,其中IMF者5例(6侧),男2例,女3例,年龄18~70[65(20,68)]岁。按1∶3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听力正常者18例(18侧)作为IMF的对照组,男6例,女12例,年龄20~68(39±14)岁。测量鼓室盖与锤骨头间距、鼓室盖与水平半规管间距及锤骨头与水平半规管间距。分析比较两组间鼓室盖与锤骨头间距、鼓室盖与水平半规管间距及锤骨头与水平半规管间距。结果在无其他病因的“特发性”传导性耳聋患者中IMF的发生率为24.0%(6/25)。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诊断IMF特异度为100%。IMF患者的鼓室盖-水平半规管间距、鼓室盖-锤骨头间距较对照组显著减小[-0.65(-1.21,-0.35)mm比1.34(0.04,1.68)mm;0.92(0.51,1.49)mm比2.82(1.76,3.53)mm](均P<0.05);锤骨头-水平半规管间距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1.90,-0.46)mm比-0.42(-1.15,0.05),P=0.057]。结论IMF在无其他病因的传导性耳聋中并不少见,10 μm级耳科专用CT可清晰显示此征象;其发生与锤骨上方鼓室盖局限性低位有关,不伴锤骨上移。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传导性听力损失 锤骨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视角融合以及主动轮廓约束的深度学习算法在10 μm级耳科专用CT图像上对听小骨分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的受试者数据共79侧耳(56侧来自志愿者,23侧来自标本)。对锤骨、砧骨和镫骨进行标注,将其划分为训练集(55侧)、验证集(8侧)和测试集(16侧)。采用感兴趣区域快速定位结合精准分割算法,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3个视角对锤骨、砧骨和镫骨进行分割与融合。针对镫骨,同时设计了基于主动轮廓损失的镫骨分割方法。分割实验采用客观指标Dice相似系数(DSC)作为判别标准,比较本方法与基础方法、本方法与其他分割方法的组间DSC差异。结果多视角融合分割算法对锤骨、砧骨和镫骨的平均DSC值分别为94.2%±2.7%、94.6%±2.6%和76.0%±5.5%;结合主动轮廓损失的约束方法后,对镫骨的平均DSC值进一步提升(76.4%±5.4%比76.0%±5.5%),且可视化结果显示镫骨结构的分割结果更加完整。结论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数据的多视角融合算法可实现对锤骨和砧骨结构的精准分割,结合主动轮廓损失约束方法,可进一步提升对镫骨结构的分割精度。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听小骨 分割 颞骨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耳部关键结构精细微小、深埋于骨质之中。颞骨高分辨力CT在关键结构认知、病因诊断、治疗随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像设备包括多层螺旋CT、锥形束CT和Micro CT。多层螺旋CT耳科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锥形束CT和Micro CT的空间分辨力更高、辐射剂量更低、对微小结构显示有独特优势,也在颞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近三年来国内外螺旋CT、锥形束CT、Micro CT的设备特点、在颞骨正常结构发现及常见病症诊治的应用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Micro CT 超高分辨力CT、颞骨
  • 简介:20040606  跨乙状窦骨窗钻孔定位的解剖研究/王仲伟…//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9(4)-230~231  目的:对颅底后外侧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跨乙状窦入路开颅钻孔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干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跨乙状窦手术入路。结果: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乙状窦上、下曲之间体表投影。第一孔位置在乳突后平台,第二孔位于乳突上嵴与颞顶线夹角处。结论:作者设计的骨孔定位方法简捷、实用、方便,在模拟手术中可行性好。图2参5(许洪波)20040607  面神经解剖在切除耳后鳃裂瘘管中的意义/魏伯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10(5)-261~262  目的:探讨面神经总干解剖在耳后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12例耳后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总干,在明视面神经情况下将耳后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3例伴耳道软骨缺损,瘘管组织与耳道皮肤关系密切而切除部分耳道软骨和...

  • 标签:
  • 简介:890695国人外耳门、外耳道及鼓膜观察与测量/杨月如…∥解剖学杂志.-1988,11(3).-205~207本文报告对50侧成人标本(左27,右23),30侧新生儿标本(左12,右18),32侧胎儿标本(左19,右13)测量结果如下:一.外耳门:横径,由耳屏基部中点(A)作一水平线,该线与外耳门后缘相交点为(B),A、B

  • 标签: 耳科学 外耳道异物 鼓室成形术 解剖学杂志 横径 渗出性中耳炎
  • 简介:儿童及青少年振动声桥植入的国际共识目的:中耳植入式助听器可以改善感音神经性、传导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然而,以往中耳植入式助听器仅在成人使用,最近,已有年龄小于18岁患儿听力障碍的患儿成功植入中耳植入式助听器。

  • 标签: 中耳植入式助听器 耳科学 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 听力障碍 青少年
  • 简介:目的:急性中耳炎病原体的鼻咽携带率在儿童中较高,定植是感染的第1个步骤。因此,我们对接种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PCV)对病原携带可能造成的影响感兴趣,尤其对反复急性中耳炎(acuteotitismedia,AOM)发作的儿童。

  • 标签: 耳科学 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急性中耳炎 病原携带 携带率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