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耳穴疗法对内痔术后疼痛的影响,为揿针在治疗内痔术后疼痛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肛肠科2019年11月-2020年2月内痔套扎术后疼痛患者,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术前晨给予一次性耳穴揿针加术后常规的镇痛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给与常规的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0、1、2、3、4、5天的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因受疫情影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收集到70例患者的数据,本次研究仅以这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做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组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埋针处不适,发生率5.7%(2/3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8%(1/35)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及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14.2%(5/35)、头晕头痛8.5%(3/35);结论:揿针耳穴疗法在此治疗内痔术后疼痛的临床实验中,与常规的术后镇痛治疗比、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等优点,还有其有效、安全、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耳穴揿针疗法与三阶梯止痛药共同用于缓解癌性疼痛产生的护理影响。方法:在本院癌症病历系统中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癌性疼痛患者62例,将患者资料合理打乱,其中31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另外31例患者设定为常规组。常规组按照癌性疼痛基础护理要求开展护理,研究组主要接受耳穴揿针疗法与三阶梯止痛药共同进行护理,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式产生的护理影响。结果:常规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和疼痛缓解效果均明显差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应用耳穴揿针疗法与三阶梯止痛药共同进行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癌性疼痛得到明显缓解,辅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揿针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新型揿针耳穴贴压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肝,每个月经周期前7~10d予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下个月经周期同前进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至痛止。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结果。结果2组患者各周期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期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要优于治疗组(P〈0.05),第3周期治疗前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周期,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揿针耳穴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在短时间内明显缓解疼痛,且中长期的镇痛作用与布洛芬效果相似,临床上可以作为止痛的替代疗法。
简介:摘要: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失眠症状。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对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和方法,评估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在失眠严重程度、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指标上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状,减轻失眠严重程度,并改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可能与其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睡眠产生和维持以及调整气血循环等机制有关。此外,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失眠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点。然而,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确认这些结果,以推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揿针在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耳穴揿针。采用睡眠监测手环监测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中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最终35例完成实验;对照组中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共33例完成实验。结果从干预第6天(即术后第4天)开始,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干预第6天(即术后第4天)开始,观察组患者的深睡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能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耳穴贴压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疗法护理产生的效果。方法:将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危轻瘫患者纳入本次临床实验当中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患者均包含52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护理干预措施,B组患者接受耳穴贴压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疗法护理,对比两组胃肠道症状分级、GCSI、CIQLI评分、胃肠激素、胃排空、血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分级、GCSI、CIQLI评分低于A组,B组患者胃肠激素、胃排空指标由于A组,P<0.05,B组患者血糖指标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以及复发率A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耳穴贴压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疗法护理产生的效果更加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揿针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在青少年低度近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至2024年间,本研究通过随机抽取了85例低度近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42人的治疗组和43人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了揿针和耳穴压豆的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未接受任何干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接受了视力等方面的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在视力、屈光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屈光度也较对照组为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眼轴长度有显著缩短(P<0.05)。结论:揿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者的视力,降低屈光度,并缓解眼轴的进一步增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在缓解混合痔术后切口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我科硬膜外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双氯芬酸钾口服,实验组在上述镇痛的基础上在神门、肛门、直肠、肺、二白等穴行腧穴埋针疗法,每6h按压一次(点按20下,患者能承受为宜),比较2组术后6h、12h、18h、24h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静息痛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h、18h、24h静息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肠镜检查后患者气腹腹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并行肠镜检查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揿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气腹腹胀改善效果、检查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检查后6 h、24 h的腹胀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47/5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38/51)](χ2=5.71,P < 0.05);观察组的进镜时间[(4.86±1.23)min]及退镜时间[(5.24±1.1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79±1.25)min、(6.97±1.12)min],观察组的疼痛评分[(1.50±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0、7.76、9.73,均P < 0.001);检查后6 h、24 h,观察组腹胀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揿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肠镜检查后的气腹腹胀,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揿针疗法缓解肛肠科手术后疼痛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到本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选取例数为60例,经单双号分发法处理后这60例患者被划分至两个组别,纳入常规组的30例单号患者行常规术前准备及护理干预,纳入研究组的30例双号患者行揿针疗法及针对性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以及排尿情况与小腹胀满评分等指标。结果:对比两组肛肠科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可知,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两组肛肠科手术患者疼痛评分的差异,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两组肛肠科手术患者排尿情况与小腹胀满评分的差异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排尿情况与小腹胀满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的肛肠科患者来说,应采用揿针疗法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这有助于降低患者排尿情况与小腹胀满评分,提升临床疗效,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出血偏瘫患者通过实施揿针疗法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近半年时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名脑出血偏瘫病患,并依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病患23例,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措施;其余23名病患纳入实验组中,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模式联合揿针治疗措施。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与肌力水平。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病患,且治疗前两组病患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