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目的:对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吴茱萸提取物经透析袋(100D)处理后,对吴茱萸透析液(ED,〉100D)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结果:ED能够明显增加小鼠脑血流,并能够诱导大鼠胸主动脉环的收缩,且均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在苯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基础上ED能够引起进一步的收缩反应。250mg·L-1ED的血管收缩活性,其诱导血管收缩的程度是50mmol·L-1KCl最大收缩的113%,是10μmol·L-1苯肾上腺素的78%,为20mmol·L-1咖啡因的183%。细胞表面α受体的拮抗剂酚妥拉明,能够明显抑制吴茱萸收缩血管活性,而β,M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阿托品和氯沙坦均未对ED的收缩血管活性带来影响。去除细胞外的钙离子或者使用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尼卡地平可以显著地抑制ED的缩血管作用,而钙离子通道开放剂BAY-K8644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对ED收缩血管作用也有一定影响。利用选择性受体抑制剂对ED可能的信号通路研究显示,使用肌球蛋白激酶(MLCK)抑制剂、RhoA抑制剂和三磷酸肌醇(IP3)受体抑制剂均可以抑制ED的活性,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对吴茱萸的活性则无影响。结论:ED能够引发钙依赖性和非钙依赖性血管收缩,其中机制包括细胞外钙内流,α受体、ROK和IP3受体信号通路以及MLCK的激活等。吴茱萸的收缩血管作用不仅包括细胞膜钙通道的调节机制也包括对细胞内钙的调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产后4~6周)静力性收缩训练(SCT)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ES),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产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产后DRA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于产后早期,对研究组产妇DRA采取SCT联合NES治疗;而对照组产妇仅采取NES治疗。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腹围、双侧腹直肌间距(IRD),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产妇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治疗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获得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806),征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2组产妇本次分娩孕龄、剖宫产术分娩比例、孕期体重增加值、第一与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占比,产次、剖宫产次数≥2次占比,以及治疗前人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占比、腹围、双侧IRD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DRA产妇治疗第2、4、6周时,腹围和双侧IRD,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4.214、2.193,P治疗×时间=0.062、0.241)。进一步对DRA治疗措施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6.874、8.291,P治疗=0.032、0.012),研究组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总体较对照组分别偏小4.1 cm(95%CI:1.2~5.3 cm,P<0.05)与偏短0.17 cm(95%CI:0.06~0.31 cm,P<0.05)。对时间因素的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产后DRA产妇治疗不同时间点的腹围、双侧IRD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4.286、9.574,P时间<0.001、=0.004)。对治疗不同时间点2组产妇腹围、双侧IRD分别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2周,治疗第6周时的腹围和双侧IRD,均显著偏小和偏短于治疗第4周,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措施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治疗×时间=6.721、7.284、8.277,P治疗×时间=0.024、0.017、0.012)。进一步对治疗措施的单独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治疗第4、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第6周时,研究组产妇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5、4.336、7.798,P=0.008、<0.001、<0.001)。进一步对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别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产妇治疗第2、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及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分别组内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F=155.488、229.732、598.316,均为P<0.001;对照组:F=83.498、92.179、765.398,均为P<0.001)。对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组产妇治疗第4、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2周显著降低,治疗第6周时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值,均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增高,而产妇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则较组内治疗第4周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产后早期,对DRA产妇采取SCT联合NES治疗,可促进腹围及双侧IRD恢复,提高盆底肌力,缓解其腰、背部疼痛。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剖宫产组 90 例,阴道分娩组 110 例,两组产妇均行早期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明显改善( p<0.05 ),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 SUI )、盆腔器官脱垂( POP )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组间比较则无较大差异( p>0.05 );治疗后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功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较大差异( p>0.05 )。 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于剖宫产及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疏导对缓解肌肉注射疼痛的作用。方法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上半年接诊的75例老年肌肉注射患者为例,根据就诊时间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疏导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肌肉注射焦虑度、疼痛感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肌肉注射焦虑度、注射疼痛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尤其是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70.27%),组间比较差异化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肌肉注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明显能够帮助患者降低注射前焦虑感,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加强在临床护理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体肌肉重量的比例发展越来越不协调,总体向肥胖的趋势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增大肌肉重量和减少脂肪重量两方面论述了如何调节身体的肌肉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