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微波消融术在治疗肝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该领域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变化、总体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肿瘤完全缓解率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1年和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0%和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和40.0%。无进展生存率方面,实验组在1年和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0.0%和3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0%和10.0%。结论:本研究表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微波消融术治疗肝恶性肿瘤在提高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这种联合治疗策略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未来需通过更大样本量和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和长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应用旋转DSA(快速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进行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患者26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SA及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肝脏微小病灶,肿瘤供血动脉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旋转DSA检出微小肿瘤病灶率80.77%高于常规DSA检出率42.31%(P<0.05);对常规DSA下观察到的复杂供血动脉,旋转DSA显像可明确其供血状况。结论:旋转DSA可多方位、多角度的清晰显示动脉血管走行及重叠的较小肿瘤病灶,对提高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成功率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为肝肿瘤疾病高峰病例国家,世界上每年肝肿瘤病患达到70万左右,我国是肝癌第二大高发国家,约病患达到440万人次,此类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需要加强临床肝肿瘤诊疗工作,本次主要以射频治疗肝肿瘤过程中,实施造影增强超声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研究主要以35例确诊的肝肿瘤病患进行调研,全部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射频治疗方案,对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在干预前后,针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检测,将其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并展开其他诊断,第一类,彩超诊断,第二类,增强CT,第三类,造影增强超声,对比患者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诊断检出结果情况。结果:在干预前,对于肝肿瘤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第三类检出率优于第一类、第二类;对患者肝肿瘤灭活病灶检出情况分析,结果为第三类更为突出(P<0.05)。结论:针对肝肿瘤患者实施射频治疗期间,运用造影增强超声诊断更能准确的了解病灶灭活状况,保证各项治疗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HBV)现感染及既往感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抗肿瘤治疗后肝损伤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56例 DLBCL合并HBV感染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和分期、治疗方案和时间,肝功能指标基线和治疗后水平。根据HBsAg情况,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HBsAg阳性为HBV现感染组,记为HBsAg(+)组;HBsAg阴性为HBV既往感染组,记为HBsAg(-)组。根据抗肿瘤治疗方案,将以上两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联合化疗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抗肿瘤治疗后肝损伤情况。结果 HBsAg(+)组49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后有7例出现肝损伤(14.29%,7/49),其中联合化疗组7例(占16.67%,7/42),单纯化疗组有0例。HBsAg(-)组7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后1例出现肝损伤(14.29%,1/7),其中联合化疗组1例(占14.29%,1/7),单纯化疗组0例。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两种HBsAg情况对抗肿瘤治疗后发生肝损伤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化疗方案对抗肿瘤治疗后发生肝损伤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癌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核磁共振影像分析。方法:对病灶进行扫描观察,在延迟期对全肝进行扫查,并对有无异常低增强区域进行密切关注,凡可疑病灶影再次进行超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该区域动脉期增强情况进行重点观察。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包绕线圈,从而对患者进行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扫描。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46/50,92.00%)略于核磁共振(44/50,8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癌病灶的灵敏度为84.00%(42/50)、假阴性率为16.00%(8/50)及总符合率为92.00%(46/50)。核磁共振诊断肝癌病灶的灵敏度为76.00%(38/50)、假阴性率为24.00%(12/50)及总符合率为88.00%(44/50),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高于核磁共振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率及总符合率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恶性肿瘤具一定诊断价值,与MRI诊断效果具有同一性,可替代使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色多普勒超声以及MRI两种技术中哪种技术的准确率更高,优势更加明显,可更加准确的发现肿瘤残余、复发情况,并且对于包膜病灶的检查也更加准确。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治疗行肝肿瘤切除手术老年患者,实施气压治疗仪辅助ERAS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本院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阶段内接受诊治的70例行肝肿瘤切除手术老年患者,由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气压治疗仪辅助ERAS(加速康复外科),对照组实施单一气压治疗仪治疗。结果 干预工作开展后,观察组DVT形成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辅助ERAS干预投入临床行肝肿瘤切除手术老年患者治疗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能够有效预防DVT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与观察组(42),均通过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接受人工肝治疗的5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和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0%;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0%。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护理操作规范性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和护理操作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评价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与否对肝衰竭疗效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知网、万方、SinoMed,检索日期至2024年1月31日,搜集关于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与否对肝衰竭患者疗效的改善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 5.4。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Meta分析显示,人工肝联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导致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人工肝治疗的患者行中药观察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故推荐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