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可累及肝脏,并导致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如高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升高、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及肝脏铁沉积等临床表现。现简要论述常见溶血性疾病、凝血和抗凝因子缺陷、骨髓增殖性肿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肝脏表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诊治此类疾病。

  • 标签: 血液病 肝脏疾病 肝脏表现
  • 简介:摘要肝脏血供丰富,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约占心输出量的25%,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肝脏受损,各种原因所致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肝脏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淤血性肝病,而急性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缺血性肝脏损伤。除此之外,广泛的动静脉分流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及心功能异常,亦可造成肝脏血供异常。现简要介绍以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 肝损伤
  • 简介:摘要卟啉病(porphyria)是血红素合成途径所需8种酶中任一酶活性缺陷所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多为遗传性病变,临床症状以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及皮损为主。血液、尿液及粪便中检测到高水平卟啉和/或其前体物质可作为诊断线索,检测到已知的基因突变可确诊。卟啉病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以肝脏疾病为首诊症状的卟啉病患者有增多趋势,现重点介绍卟啉病相关的肝脏表现及其诊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诊疗建议,降低误诊、漏诊率。

  • 标签: 卟啉病 卟啉类化合物 肝脏功能异常
  • 简介: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其病理类型十分复杂,且治疗方法和预后显著不同,因此其鉴别诊断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第二代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实时扫描技术的应用,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技术,利用超声造影剂使肝内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从而实时评价肝脏血管灌注的整个时期,并根据不同的特征性表现,显著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中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表现9例,其中多房囊腔7例,单房囊腔2例;7例多房囊腔中,4例囊腔呈蜂窝状并囊间隔薄厚不均,3例囊腔不规则并囊内丝网状分隔,囊腔周边见中等回声实性区环绕或局限分布.2例单房囊腔中,1例表现为厚壁囊腔,另1例表现为较大实性中等回声肿块内一单房囊腔,囊腔体积仅占肿块的4%.本组2例患儿超声检查瘤体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结论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肝脏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应首先考虑肝脏间叶错构瘤.

  • 标签: 超声检查 儿童 肝肿瘤 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CT和病理学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2例,肝左右叶2例;共有27个肿瘤,瘤体最大直径1.7~12.6 cm;肿瘤呈类圆形3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3例。CT平扫为低密度6例,稍低密度3例,等密度2例;密度均匀7例,不均匀4例;CT值26~47(38 ± 5)HU;脾脏转移2例,肋骨转移1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CT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1例;动脉期见病灶轻中度强化10例,其中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持续环状强化8例,结节状强化2例;动脉期CT值30~68(53.8 ± 11.6)HU,门静脉期CT值52~69(64.3 ± 9.3)HU,延迟期CT值43~64(56.4 ± 6.0)HU。手术完全切除8例,术后复发6例,生存3年5例,生存5年2例;手术未完全切除3例,术后均复发,其中生存3年1例,无生存5年患者。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OVID-19)发病过程中肝脏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COVID-19患者,其中普通型组30例,重型及危重型组15例.对纳入病例病程中出现的与肝脏功能相关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脏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异常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脏CT表现,胰腺炎患者治疗后复查CT28例,未进行治疗后复查58例。采用16层螺旋CT机,重建层厚为5mm。结果28例复查患者中,在急性期发作时均有肝脏密度的不同程度减低,复查后肝脏密度变化不明显者有3例(10.7%),脂肪肝明显减轻的有25例(89.3%),25例中有4例出现肝脏密度暂时性增高后恢复正常。58例患者无复查影像,其发作时肝脏密度在正常范围的有17例(29.3%),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有41例(70.7%)。结论CT可以很好地显示急性胰腺炎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脂肪肝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肝脏骨外尤因肉瘤影像学表现1例。患者为42岁男性,CT表现为肝右叶S6、S7段巨大团块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轻度分叶伴假包膜。CT平扫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多灶性囊变坏死区,未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内见细小线状肿瘤血管,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渐进性中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肿块的假包膜在延迟期强化。周围肝组织和血管等结构受压,门静脉右支未见癌栓,下腔静脉肝段未见侵犯。病理诊断为肝脏骨外尤因肉瘤。

  • 标签: 肝肿瘤 肉瘤,Ewing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脏作为次级内分泌器官,与整个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可影响到肝脏,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症、糖尿病、肾上腺、性腺相关疾病等,并可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转氨酶升高)、胆管损伤(胆汁淤积)、肝细胞脂肪变性、血管损伤及肝占位等多种形式。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直接、间接肝损伤、治疗内分泌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其常见的机制。此外,内分泌疾病可同时合并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易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全身系统性疾病也可同时累及内分泌系统和肝脏,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G4相关疾病等。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肝损伤的患者,需注意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甄别。

  • 标签: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病 胆汁淤积 肝细胞损伤 肝细胞脂肪变性
  • 简介:本资料收集2001年9月至2008年1月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局限于门静脉主干3例,12例患者门静脉主干或其肝内分支正常结构消失

  • 标签: 变性超声 样变性 海绵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变(FL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月我院临床证实的51例FLP的CT资料,总结分析病变的位置、形态及CT平扫与增强各期的密度情况等。结果51例FLP均为单发,其中74.51%(38/51)位于肝左叶S4段前缘,25.49%(13/51)位于肝左叶S2或S3段前缘;68.63%(35/51)呈三角形、19.61%(10/51)呈扁平状、11.76%(6/51)呈结节形状。FLPCT平扫的显示率最低,仅为27.45%(14/51),CT增强扫描中,门静脉期的显示率最高,达100%,动脉期和实质期的显示率为66.67%(34/51)和52.94%(27/51)。病变于CT平扫和增强均表现为无占位效应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稍模糊,多位于肝脏轮廓内。结论根据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及CT特征,有助于与真性病变鉴别,减少误诊。

  • 标签: 肝脏 镰状韧带 假性病变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40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分析方法,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检查,观察组行多层螺旋 CT检查( MSCT),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描述,并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76%),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通过影响检查与分析,可以比较良好的对原发性肝脏神经细胞分泌癌进行判断,对患者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 超声诊断 多层螺旋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结论熟悉FNH的CT、MR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诊断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