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原发于鼻腔及鼻窦的肠型腺癌(SNS-ITAC)是一种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恶性腺样肿瘤,局部侵袭性较强,常累及筛窦、鼻腔及上颌窦。本文报道2例原发性SNS-ITAC,镜下观察2例患者肿瘤组织学形态均呈乳头状生长,部分呈小管-腺管样生长,肿瘤细胞核呈长杆状,假复层或复层排列,胞质嗜酸性,可见少量杯状细胞,细胞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具有肠型腺癌相似的分化和细胞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X-2、CK20、CK7、Villin阳性,SATB2少数细胞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均符合SNS-ITAC。原发性SNS-ITAC是一种罕见肿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依据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肠型腺癌(PVAIT)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2例PVAI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分析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早期病变,病灶局限,结合病理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转移性癌,明确诊断为PVAIT。2例PVAIT患者中,1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同步放化疗,目前已随访43个月无复发;1例患者化疗后9个月肿瘤复发,复发后未规范治疗,发病48个月进展至Ⅳ期。结论PVAIT临床罕见,需依靠病理及影像学检查与肠道转移性腺癌鉴别。治疗上应注重个体化,早期、病灶局限者首选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非常罕见,是一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低度恶性上皮源性肿瘤。本病发病年龄广泛,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易漏诊或误诊为鼻息肉。本文报道1例64岁男性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临床表现为鼻出血,鼻内镜示中鼻道新生物,镜下形态温和,肿瘤细胞呈密集背靠背腺管状及筛状、局部乳头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GCDFP15、SOX10、细胞角蛋白7均阳性,荧光原位杂交示ETV6基因重排阳性,术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示惰性生物学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病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550例,腺癌82例,其中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29例,从中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37~64岁)。临床表现为鼻腔狭窄、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见表面光滑新生物。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膨胀性肿块占位。大体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无包膜,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温和,立方状、矮柱状,排列呈规则的腺管状、小梁状。胞质嗜酸,细胞核位于基底,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SOX-10、DOG1、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S-100蛋白局灶阳性;GCDFP-15、Mammaglob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56、CK20、NR4A3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5%)。3例FISH ETV6基因重排阳性,2例FISH NTRK3基因重排阳性。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辅以放疗。3例随访12~2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ETV6 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度恶性鼻腔鼻窦腺癌及部分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肠外症状。目的:分析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肠外症状特点。方法:连续纳入113例IBS.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肠外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中,胃肠道外疼痛、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0.2%、37.2%、34.5%。胃肠道外疼痛以头痛最为常见(40.7%),女性较男性更易合并疼痛(P〈0.05):男女性的泌尿系统症状和性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易发生咳嗽性溢尿(P〈0.05)。育龄期女性的痛经发生率为39.3%。结论:IBS-D患者常合并肠外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病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简介:摘要肺肠型腺癌是与结直肠腺癌有相似组织形态的原发性肺腺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癌细胞的肠型分化有关。肺肠型腺癌主要临床症状与普通型肺腺癌类似,包括咳嗽、咳血丝痰等,影像学表现亦相似,漏诊及误诊率高。其血清癌胚抗原和CA199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型肺腺癌,但与肺转移性结直肠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肠型腺癌肠型分化成分>50%,部分表达肠型分化标记,需重点与肺转移性结直肠癌鉴别。病理检查是其确诊的重要手段,二代测序有助于诊断。肺肠型腺癌治疗原则同普通型肺腺癌,治疗普通型肺腺癌的化疗方案对肺肠型腺癌有效。KRAS突变是肺肠型腺癌最常见的基因突变,这种突变特征对肺肠型腺癌的靶向治疗有一定提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型胃腺癌的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时的价值,确定预测效果最佳肿瘤出芽个数的划分截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08—2018年早期肠型胃腺癌手术根治标本共202例。根据国际肿瘤出芽共识会议(ITBCC)确立的标准(肿瘤出芽定义、观测面积和计数方法),计数每例标本的肿瘤出芽个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出芽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并确定最佳划分截值。Logsitic多因素回归评估较高的肿瘤出芽数量是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符合内镜切除标准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是否具有较高肿瘤出芽的数量。结果63.4%(128/202)的早期肠型胃腺癌存在肿瘤出芽。ROC曲线分析显示,以4个肿瘤出芽为截值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最佳(曲线下面积0.767,灵敏度0.657,特异度0.780)。据此将202例病例分为2组:≥4个肿瘤出芽为高出芽组(60例);<4个肿瘤出芽为低出芽组(142例);前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后者(41.7%比9.1%,P<0.01)。肿瘤出芽数量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4个肿瘤出芽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R 8.760,95%CI 2.648~28.987;P<0.01)。同时,以4个肿瘤出芽为截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果优于ITBCC推荐的划分截值。此外,有3例符合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标准(扩展适应证)的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其中2例患者的肿瘤出芽数量均≥4个。结论≥4个肿瘤出芽是预测早期肠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可作为内镜治疗标准的有益补充以识别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40例胰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术后营养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时的胃肠功能情况、营养学指标变化、免疫功能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7d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7d时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7d的CD4+、CD4+/CD8+、IgA、IgG,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情况和营养学指标,增加体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营养素平衡全面,安全价廉,合理方便,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对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对结直肠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签法指导下,将选取研究患者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调查发现,2组患者均确诊为:结直肠腺癌,且均为同一时间阶段收入,即: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样本数总计100;在二次研究性诊断时,将多层螺旋CT技术为对照组提供,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技术为实验组提供,各组收纳50例,对比2组诊断准确率(直肠癌、升结肠癌、降结肠癌、横结肠癌)。结果:关于结直肠腺癌诊断准确率,对实验组进行评测,数据(94.00%,47/50)和对照组(64.00%,32/50)比较,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诊断过程中,在提高准确率,保障结直肠腺癌患者生命安全方面,相较多层螺旋CT技术,肠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技术效果更佳,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肺转移性结直肠癌及肺原发性肠型腺癌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肺转移性结直肠癌(pulmonary metastatic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PMCA)52例、肺原发性肠型腺癌( pulmonary enteric-type adenocarcinoma,PEA)组织9例,对上述组织进行TTF-1、SATB2、β-catenin等指标的免疫组化检测,分析三者在PMCA和PEA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PMCA、PEA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SATB2 和 β-catenin 在肺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SATB2 和 β-catenin在肺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有助于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肠癌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