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肠系膜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yarterysyndrome,SMAS)在临床较为罕见,加上该病症状的非特异性,许多临床医生未能引起重视,误诊、误判率较高。为提高临床对肠系膜动脉综合征的认识以及准确诊断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动脉综合征的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肠系膜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级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或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活动后加重。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纵行“笔杆征”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缓解。结论肠系膜动脉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系膜动脉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CompressionSyndrome,SMA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本文通过观察1例肝郁脾虚型SMAS患者的治疗效果,证实了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SMA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肝郁脾虚 逍遥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系膜动脉综合征(SMACS)合并胡桃夹综合征(NCS)的CT血管造影征象,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SMACS合并NCS患者108例为病变组,另随机抽取同期行CT血管造影检查SMACS、NCS症状阴性者108例为正常组。在VR像分别测量腹主动脉(AA)与肠系膜动脉(SMA)夹角,在轴位图像左肾静脉通过SMA与AA夹角层面测量左肾静脉内径(a)及SMA与AA距离(D1),在肾门层面肾静脉最宽处测量左肾静脉内径(b),计算b/a比值,在十二指肠通过SMA与AA夹角层面测量SMA与AA距离(D2)。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诊断临界值及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AA与SMA夹角、a、D1、D2均为正常组大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2、3.554、12.864、13.330,P=0.000、0.001、0.000、0.000);b、b/a均为正常组小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7.975,P=0.005、0.000)。AA与SMA夹角、a、D1、D2该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0.904、0.999、0.994,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4.05°、3.45 mm、5.07 mm、6.93 mm,敏感度分别为92.7%、92.7%、100%、97.6%,特异度分别为96.2%、77.4%、98.1%、98.1%。结论CT血管造影可直观反映AA与SMA夹角、AA与SMA距离、左肾静脉内径及其与十二指肠受压情况,对SMACS合并NCSD的诊断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胡桃夹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介绍一例肠系膜动脉综合征患者行营养治疗的护理。通过NRS2002对患者进行筛查发现该患者存在营养风险;SAG得知患者为轻中度营养不良。通过进行间接能量测定和人体组成分析来制订适合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对患者施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心理护理着重于心理干预应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营养治疗的顺利实施。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道营养 护理 个案
  • 简介:摘要腔静脉综合征(SCVS)是由于肿大的淋巴结直接侵犯或压迫腔静脉致静脉回流受阻,使腔静脉或两侧无名静脉显著狭窄或阻塞,导致血液回心脏受阻,引起的以急性呼吸困难面颈部肿胀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80%由恶性肿瘤引起,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癌及淋巴瘤1。采用放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压综合,能较快地解除腔静脉压症状,有效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 简介:<正>病历摘要:患者,女,23岁,未婚。1990年3月起进食后1~2分钟出现不明原因的频繁呕吐。为减少呕吐,患者有意节食,但虑其有损健康又大量进食,同时担心身体发胖,进食后随即吐出食物,不伴返酸、呃逆、腹痛,呕吐物中无胆汁。同年8月患者因频繁呕吐、消瘦疲乏等在当地医院以“胃神经官能”治疗无效、于1991年10月20日以呕吐原因待查收治。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 胃神经官能症 呕吐物 十二指肠梗阻 不明原因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评价肠系膜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与肠系膜动脉性病变及腹部脂肪分布相关性。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通过64排螺旋CT观察175例正常检查者(对照组)和25例肠系膜动脉性病变患者(实验组)肠系膜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大小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结果175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47.68度±26.48度,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为(33.58±8.53)%。25例肠系膜动脉性病变患者肠系膜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16.27度±5.39度,腹部脂肪百分率为(20.89±10.8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我们可以通过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看到肠系膜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该夹角小于25度时易发生肠系膜动脉性病变,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越大,该夹角的大小越大。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腹部脂肪分布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按"李氏三联征"概念指导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动脉综合征(SMAS)的经验。方法"李氏三联征"的概念包括:(1)临床症状:便秘、营养不良、消化道梗阻(呕吐、进食困难)三联症状;(2)解剖学表现:具有横结肠下垂、脾曲升高和肠系膜动脉三联解剖异常;(3)治疗: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菌群移植三联治疗。根据"李氏三联征"概念,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营养指标、胃肠生活质量指数和Wexner排粪评分,按上述"李氏三联征"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临床症状和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李氏三联征"特征,均存在严重便秘、营养不良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肠系膜动脉征象和明显的脾曲升高的解剖学表现。经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后,69例(88.5%)症状明显改善,9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患者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便秘相关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每周自主排粪次数从治疗前(1.0±0.8)次增加至(5.0±1.6)次,胃肠生活质量指数由治疗前(52.7±8.5)分增加至(93.2±7.5)分,Wexner排粪评分由治疗前(19.1±2.5)分下降至(6.2±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1个月后营养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体质指数从治疗前(17.9±1.8)kg/m2增加至(21.0±1.3)kg/m2,总蛋白由(65.2±5.7)g/L增加至(68.3±4.2)g/L,白蛋白从(32.1±5.1)g/L增加至(40.4±3.0)g/L,纤维蛋白原从(1.9±0.5)g/L增加至(2.4±0.5)g/L,前白蛋白从(163.2±5.3)mg/L增加至(259.1±45.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消化道造影及肠系膜动脉成像均显示十二指肠受压征象解除,肠系膜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从治疗前(17.4±3.8)°增加至(37.8±5.8)°(t=-22.26,P<0.001)。结论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具有"李氏三联征"的异常三联临床症状和解剖学表现时,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

  • 标签: 慢性便秘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营养不良 菌群移植 李氏三联征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总结其诊断、手术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治疗肠系膜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死亡。手术时间60~137min,平均(98.6±30.2)min;术后住院10~19d,平均(14.8±2.7)d;术中出血量50~120ml,平均(85.6±24.1)ml。术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其中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0.5~3年,无严重并发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可作为治疗肠系膜动脉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1例因"喘鸣3个月,加重伴气促1个月余"的3月龄患儿及1例因"反复咳嗽、喘息半年,加重20 d"的12月龄患儿住院治疗,经过肺部CT血管成像、心脏彩超及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无名动脉综合征(IACS)。IACS是引起婴幼儿反复喘鸣或喘息的重要原因,其常被漏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首次解压时间及总时长压迫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91例,按照术后桡动脉器首次减压时间及压迫总时长不同分为四组。首次减压时间分别设为1h和2h,压迫总时长定为4h和6h,每次减压时间定为1h进行对比。结果四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比较,一组出血,血肿,水泡与二三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一二组肿胀发生率、疼痛程度均小于三、四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h开始减压,压迫时长4小时,患者肿胀疼痛程度较轻,是合适的首次减压时间和压迫时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桡动脉压迫器(Radid Arlery compressor) 血管并发症(Complication)
  • 简介:肠系膜动脉狭窄,闭塞或受压迫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组以小肠供血不足为特征的急慢性缺血性病变.我们自1997年6月至2001年5月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肠系膜动脉病变23例,全部经临床确诊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诊断.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狭窄 压迫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