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群肥胖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肥胖成年人作为观察组,对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进行检测,另选取56例非肥胖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血脂水平。结果肥胖组人群的血清TC、TG以及均高于非肥胖人群组,而HDL-C水平低于非肥胖人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的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人群肥胖与血脂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极射频联合超声对腹部肥胖人群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对24例(男4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35岁)肥胖患者进行单极射频联合超声治疗,共治疗4次,每次间隔(10±4) d,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体重,脐上5 cm、脐中、脐下5 cm腹围,并在治疗4次后1、2个月随访患者体重和腹围。同时B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次后皮下脂肪厚度。治疗4次后2个月,第三方医师对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进行改善百分比评分,同时患者根据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次后检测患者空腹血脂、肝肾功能情况。结果24例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治疗4次后2个月,患者腹围明显下降,其中脐中下降最明显,由治疗前(96.14±11.92) cm下降到(93.82±10.77)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 P<0.05)。经过4次治疗,皮下脂肪厚度(24.31±3.77) mm比治疗前(25.56±4.3) mm下降(t=6.26, P<0.05)。相比治疗前,16例患者被医师评为改善0%~25%,8例患者改善26%~50%。根据整体美容效果改善评分,2例患者评为0分,18例评为1分,4例评为2分。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单极射频联合超声对腹部肥胖人群减少腹围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影响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及超重、肥胖对血脂、血糖水平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1-10月健康体检者共6 065例,按体质量指数不同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间超重和肥胖情况的变化趋势,比较组间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6 065例受检者中,正常、超重、肥胖人群分别占39.50%、41.85%、18.65%。随着年龄增加,超重、肥胖率呈升高趋势(χ2=118.958,P<0.001);男性超重、肥胖率(超重率47.45%、肥胖率24.64%)高于女性(超重率33.08%、肥胖率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176,P=0.000)。超重肥胖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肌酐、尿酸、胱抑素C、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均低于正常组,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4、7.668、0.057、9.710、19.723、12.840、27.840、15.880、8.368、22.986、18.382、10.924、17.283、23.378、8.033、29.782、18.937,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收缩压、高甘油三酯、血糖、载脂蛋白B、尿酸、胱抑素C、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是影响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肌酐、谷草转氨酶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Wald=37.863、6.871、40.632、13.472、16.800、28.165、94.152、9.533、126.332、8.017、16.427、34.338、13.948、49.814,均P<0.01)。结论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应针对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WebofScience、GoogleScholar,CochraneLibrary核心数据库进行检索,关于国内外运动干预对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干预(RCT)的文献研究。经筛选符合本文研究的文章共92篇,遴选干预试验数据346对进行类比研究。方法:通过meta-analysis计算每一对数据的效应值,利用数据标准差计算权重平均后得到其95%置信区间。当置信区间为0或大于0,说明运动干预对血清瘦素(leptin)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当小于0时,说明运动干预指标对人体血清瘦素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效应值绝对值越大,效果越明显;反之亦然。利用效应值的大小来探索不同运动干预条件下,肥胖患者血清瘦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运动干预中,不同性别肥胖患者对运动干预方式的选择为"抗阻训练+有氧练习",其效应值最小,说明该运动干预方式对人体血清瘦素水平降低效果显著(p〈0.01)。在干预各个指标计算中发现,不同性别25~40岁年龄段干预的效应值最大,因而运动干预后的血清瘦素水平降低水平不明显。男性在锻炼周期为12周,锻炼强度在80%~90%VO_2MAX,锻炼频率每周4次,锻炼时间在60min每次,相对同类各指标效应值最小,说明以上干预指标的选择对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降低显著(p〈0.01)。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的分布情况及健康干预。方法:以2022年1-12月在我院参与健康体检并判定为超重肥胖的1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段的超重肥胖情况,并对该100例体检者进行健康干预,比较其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超重肥胖男女分别占比61.00%和39.00%,男性更多(P<0.05);同时超重肥胖主要集中在40-49岁人群,男女合计34例,占比34.00%,较其他年龄段均更高(P<0.05);健康干预后,饮酒、运动量少、高脂肪饮食、不吃早餐、进食较快的人数占比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重肥胖以男性为主,同时更多的分布于40-49岁人群,而经健康干预后,其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均显著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人群中脉压(PP)与新发糖尿病的关联。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开滦队列研究中参与2006至2007年度健康体检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超重、肥胖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并按脉压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脉压组别糖尿病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糖尿病累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不同脉压组别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及95%置信区间。结果经过平均8.45年随访,研究人群中共新发糖尿病8 922例,Q1~Q4各分位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2.12%、24.48%、27.97%、3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8.16, 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脉压Q1组相比,Q2~Q4组糖尿病发病风险分别为1.07(1.00~1.14)、1.13(1.05~1.21)、1.17(1.09~1.27)。动脉压分数(PPf)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发生糖尿病事件的HR值为1.04(1.02~1.07)。此外,在超重、肥胖、正常血压、高血压未服药人群中,高脉压分组糖尿病发病风险均高于低脉压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压与糖尿病发病率呈正向关联,高脉压是超重/肥胖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ese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tudy,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中的13036名45岁及以上受访者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对象的超重和肥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现患率进行标准化。结果我国45岁及以上人群超重标准化率为29.3%(女性32.1%;男性26.2%),肥胖标准化率为11.5%(女性14.2%,男性8.6%),华北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超重及肥胖现患率较高,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开展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