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引流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间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简单抽样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双胸管引流,观察组术后采用单胸管引流。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引流效果、术后疼痛,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⑴两组术后引流时间、日均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术后第1、3天,两组肺扩张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术后第1、3、5天,两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VAS存在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P<0.05),观察组下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⑷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胸管引流应用于NSCLC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中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且引流效果和安全性与双胸管引流相当。
简介:目的比较肺癌上叶切除术后置入单、双胸管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3例肺癌(肿瘤位于上叶)患者,分为双胸腔引流管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7.2±9.0)岁]和单胸腔引流管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6.5±9.5)岁]。观察两组的引流管持续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单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少于双胸腔引流管组[(746.4±215.9)mLw.(522.4±190.1)mL,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肿瘤位于上叶)上肺切除术后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不亚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带管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连续完成39例单孔胸腔镜右上肺切除术,采用单向式技术由上向下、由后向前处理右上肺血管、支气管。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门钉样淋巴结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48.3±43.7)min,术中出血量(77.7±75.8)ml,清扫淋巴结(11.6±4.1)枚。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3.9±2.1)天,住院(8.9±3.4)天。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单向式技术使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步骤清晰,器械使用更方便,肺裂处理更简单。
简介: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方法选取早期NSCLC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仓血管组(n=78)和传统组(n=102).单仓血管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器械费用情况.结果180例NSCLC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24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仓血管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手术器械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单仓血管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还降低了手术费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 60例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的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病理诊断确诊,均对其进行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 60例患者诊断中腺癌、鳞癌、鳞腺混合癌以及小细胞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60例患者诊断中腺癌、鳞癌、鳞腺混合癌以及小细胞癌经动态 CT扫描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右肺上叶肺癌及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三期动态 CT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影像检查结果明确患者肺部以及纵膈淋巴组织的病变情况,以便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