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12例;年龄26~80岁,中位年龄53岁。4例行CT平扫检查,1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无特殊临床表现,无特殊年龄段分布,3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为癌症患者,余无特殊,病灶在肺叶分布无特异性,CT表现:病变大部分位于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呈不规则实性肿块、实性结节、不规则空洞结节或片状,少部分病灶为支气管扩张伴结节,部分结节伴坏死,强化程度为无强化、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大部分病灶见浅分叶,边界模糊伴长毛刺、晕征、胸膜下糊墙征、鬼脸征、空气半月征、近端支气管扩张征象 。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部分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识别特征性影像对肺部真菌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肺转移瘤、 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进行鉴别 ,从而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对141例经病理科证实为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和形态学特征与病例组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总结不同肺部病理组织的CT影响,提高临床上肺部结节的诊断率。方法所及入院患者中141例经病理诊断的肺部结节患者,运用病灶薄层、增强扫描、后技术处理等CT扫描技术,关注肺部结节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等,研究肺部结节的CT表现与病例类型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不同病理组织的CT。结果在病灶部位上,结核球的部位较集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的发生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征上,周围型肺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发病部位来说,结核球击中在两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居多。从形态特征上讲,分页征、毛刺征、空泡征等以周围性肺癌居多。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尘肺病患者的病灶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1号-2019年1月1号期间内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种随机选择152例,对其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患者临床上的不同CT表现,并且观察患者的病变特征在不同的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这一疾病是否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并发症状况1。结果在参与此次研究的152例尘肺病患者当中,矽肺患者占比最多,一共有112例;其次是煤工尘肺患者,有30例;剩下的10例患者所患的是其他类型的尘肺疾病。在对各类尘肺病的病灶进行检查之后,发现形状呈不规则或者圆形小阴影的病灶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最少的是PMF。而形状呈大阴影的病灶或者是PMF病灶出现的频率会随着后期感染尘肺病的患者的临床分期数量的增加而升高1。除此之外,矽肺及煤工尘肺的患者,容易在临床上引发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在统计学上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1。其中P<0.05。结论采用螺旋CT对尘肺患者的病灶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清晰准确的观察,来帮助医师进行确诊,对后期治疗该疾病具有非凡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艾滋病的肺部CT常见表现。方法随机的对本院自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患者的肺部CT照片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均采用CT肺部扫描,探讨总结艾滋病的肺部CT常见表现。结果20例艾滋病患者中,有14例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表现为从患者的双侧肺门旁直至患者中下肺野,都对称性的弥漫、分布着网格状的影像,且有一部分融合成斑片状、毛磨玻璃样改变或者呈结节状的影像。有6例患者合并肺结核,在这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CT影像呈现粟粒性结核,2例患者的CT影像呈现普通结核。结论网状影、斑片状、双肺毛玻璃影是艾滋病患者伴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常见表现。CT检查是一项基本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诊断的方法,它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患者病变的部位、细小的病变情况以及病变位置的形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的病理基础空洞的CT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我院病案室伴有肺部空洞的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为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每组50例。主要观察空洞特征、位置、测量数据。结果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内壁、内容物及外壁的CT特征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偏心空洞发生率分别为2%、28%、88%,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壁CT强化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空洞的CT表现明显不同,通过分析空洞特征、位置及测量数据有助于区分疾病病理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不同的病理基础空洞的CT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我院病案室伴有肺部空洞的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为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每组50例。主要观察空洞特征、位置、测量数据。结果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内壁、内容物及外壁的CT特征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偏心空洞发生率分别为2%、28%、88%,差异显著(P<0.05);肺脓肿组、肺结核组和肺癌组空洞壁CT强化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脓肿、肺结核和肺癌空洞的CT表现明显不同,通过分析空洞特征、位置及测量数据有助于区分疾病病理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类分析讨论。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菌株种类有肺孢子菌62例、曲霉菌16例、白色念珠菌8例、隐球菌6例、混合性感染17例。其主要CT表现为⑴肺孢子菌感染表现为双肺对称性分布的云雾状、毛玻璃阴影及斑片状实变影;⑵曲霉菌感染①表现为厚薄不同的空洞,内常见半球形的附壁结节及游动性球形灶,即形成所谓的“空气新月征”及“滚珠征”。②大片致密影以及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影。③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周围可见磨玻璃样的晕影环绕,即“晕征”;⑶白色念珠菌感染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影及实变影,部分伴有树芽征或结节周围伴有晕征及胸水;⑷隐球菌感染多态、多样、多病灶为特征;⑸混合性感染更为多态多样,与合并的感染菌株因类型不同而不同。结论AIDS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不同菌株的感染其CT表现各不相同,各具有特征性,但不具特异性,影像学结合病原学不难做出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混合性感染的病原与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肺部混合感染34例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感染病原体及对应的CT特点。结果:肺部混合性感染的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的散在分布。病变兼有单纯病毒、细菌或真菌同时感染的特点。其中细菌+真菌9例,结核+支原体2例,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6例,结核+真菌10例,结核+细菌+真菌5例,卡氏肺囊虫+细菌2例。结论:肺部混合性感染的病原分布广,老年患者、结核、肿瘤或ICU患者等容易发生混合感染,CT表现为肺实质及间质同时受累,影像表现混杂,无明显特异性。CT的价值在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时的CT影响学表现。方法该次调查的样本在作者所在的医院选取,样本容量为160例,组别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选取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54±4.8)岁;所有参与该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均已经出现肺部并发症,再选取同院的单纯肺结核的患者8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46~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31±2.9)岁。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CT结果的差异,从中分析总结糖尿病肺部并发症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糖尿病肺部并发症的80例患者:有13例患者出现磨玻璃影(16%),25例患者CT表现为网织影(其中,10例患者表现为胸膜下线)(31%),15例患者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8%),8例患者为小叶内间质增厚(10%),6例为间质小结节(7.5%),4例患CT表现呈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5%),其余患者肺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11.25%);观察组患者的CT影像学结果显示:磨玻璃影患者1例(1.25%),小叶间隔增厚患者2例(3.75%),网织影的患者3例(其中,CT表现胸膜下线的患者1例)(2.5%)。此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和肺部疾病两者均能促发彼此的病情恶化,临床上一般在对两种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之前,首先要进行影响学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最终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最终为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
简介: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极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一时期随机选取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叶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Spearman的秩相关分析发现,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肺部炎性假瘤诊断呈正相关关系(r=0.738,0.829,0.763,均P〈0.05),分叶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5)。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中的刀切征、分叶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对肺部炎性假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肺部炎性假瘤的重要影像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