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操作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198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中,193例获得成功,中转开腹5例,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肠道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住时间短、疼痛轻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GIST7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胃间质瘤52例(68.42%),小肠间质瘤20例(26.32%),直肠间质瘤4例(5.26%)。良性26例(34.21%),潜在恶性8例(10.53%),低度恶性24例(31.58%),恶性18例(23.68%)。76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块完全切除66例,有转移10例。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经对症处理后治愈。2例胃窦部恶性间质瘤术后3月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残胃,手术经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至今全部病人均存活。结论GTST起病隐蔽,具有潜在恶性,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GIST复发、转移及不能切除的病人,选用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14例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9例行胃楔形切除术,1例行近端胃切除术,2例行远端胃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全部随访6~36个月,1例于术后第11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后无瘤生存。1例于术后23个月局部复发并腹腔转移伴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再次手术后带瘤生存。1例于术后24个月肝脏转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完整的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规范化的外科治疗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联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可获得更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患者65例,对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有肝转移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经观察和随访,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了腹腔积液,有5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了吻合口瘘,经积极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有5例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内出现死亡,有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转移的情况。结论对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分析5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生物学特征,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胃18例(2.1%),小肠37例(12%),结直肠4例(0.1%),临床表现腹痛22例,梗阻12例,上腹部不适9例,便血8例,穿孔2例,消瘦6例。病理和免疫组化本组中梭型细胞型54例(91%),上皮样细胞型4例(6.7%),肿瘤的平均直径7.8cm,CD117阳性率为98%,平滑肌肌蛋白阳性率38%,CD34阳性率65%。治疗手术38例行完整切除,10例继发性肿瘤行姑息切除,26例行靶向治疗(包括10例转移性肿瘤)。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免疫表型上表达CD117,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首选,特异性靶向治疗是未来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影像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内密度均匀或呈混杂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较明显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24例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1例,回肠2例,小肠系膜2例。良性10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4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cm,边界多不清楚,12例肿块内有坏死,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与MRI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